背景:
阅读新闻

用品牌模式催生发展效应———四川太平洋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09-03-0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任芳 [字体: ]

2008年,四川太平洋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获得了由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称号,成为全国38家院线公司中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2006年以来,太平洋院线票房收入连续3年超过亿元,到2008年,已成为拥有加盟影院39家,银幕162块,影院覆盖四川、甘肃、陕西、广东等地跨省经营电影院线,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一个院线公司,何以能够脱颖而出?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将其经验概括为“四个一”:一个优秀的领军人物,一个优良的管理团队,一个优质的企业品牌,一个优越的机制和管理模式。用四川太平洋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北川的话来说就是:创新体制和机制,以多元化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国有电影企业的发展之路,用品牌模式催生发展效应,又好又快建设现代院线。

 在四川太平洋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曾敏的印象里,到各地考察电影市场时,很多院线负责人首先问的是“租房”和“租金”,而太平洋院线则首先考虑购买、建造属于公司自己的现代影院。

 张北川认为,在电影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拥有相当数量属于自己的影院,才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近3年来,张北川带领他的团队参与了省内外30多座电影院的设计、建造,从单一的院线发行商变身为新型的影院建造运营商。

 成都王府井影城是2000年四川省电影公司自筹5000万元购置的,这是西南地区第一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电影城,开业未久,票房就刷新了成都的纪录;2003年,太平洋院线又吸纳民间资金近4000万元,修建了拥有先进放映系统、经营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厅影城————紫荆电影城,运营当年票房突破千万元,排名全国前20位;2005年,太平洋院线筹资5000万修建了现代化的成都新城市电影城;到2007年,成都的太平洋、王府井、紫荆、新城市,兰州的华联,深圳的东海太平洋等10余家影院,成为太平洋院线用资本纽带联结的主力影城。

 在几年的建设发展中,太平洋院线大胆创新机制,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挥激励机制的杠杆作用。同时,凭借良好的经营业绩、先进的管理经验、诚信规范运作,打造“太平洋”品牌,将品牌的无形资产转化为资本。然后,在二级城市和跨省影院的建设经营中,“输出品牌、输出管理”,创造出多种合作营运模式,催生出倍增的发展效应。

 199510月,四川省电影公司联合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四川省23家电影公司,在全国电影行业率先组建起以资本为纽带的股份制公司————四川西南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太平洋院线前身);接着跨省、跨地区组建股份制影院,资阳、广汉、新都太平洋,兰州华联、深圳太平洋等影城和公司,都是太平洋院线创新机制,输出品牌、输出管理的结果。 

    体制创新的同时,太平洋院线大胆进行管理创新。院线成立之初,就建立了“电影发行责任人制”,即“制度+目标+责任+激励”管理原则,从影片的宣传发行,到拷贝调度、片款回收,都有专人负责,改变了粗放经营的状况,激发起经营人员的积极性。2008年,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成熟,他们将“电影发行责任人制”的内涵扩大到“影院责任制”,保证旗下每座影院专人负责,实现了院线高效、统一管理经营。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pyyx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