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500多万张电影票是凭什么卖出去的?

[发布日期:2009-03-04]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 [字体: ]

———四川太平洋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许茹侯大伟一年卖出515万张电影票、实现1.8亿元票房收入。四川太平洋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院线”)因此在2008年“中国十大院线”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整个中国电影行业艰难爬坡的阶段,这个地处经济欠发达西部地区的院线公司用这样的营销业绩,对电影销售终端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用“创新与改革”充当“发展的引擎”

谈到太平洋院线的发展历程,总经理张北川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主动改革创新体制,是太平洋院线发展的动力。”

这种改革创新的精神首先体现在敢于自我革命。张北川的另一个身份是四川省电影公司经理。张北川介绍说,1995年10月,在四川省电影公司保持国有企业不变的情况下,率先在全国主动放弃四川省的发行垄断权,联合省内23家地市电影公司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以资本为纽带的股份公司--四川西南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这也就是现在的太平洋电影院线公司的前身,成为院线体制创新的起点。

张北川介绍说,到2000年的时候,我们开始认识到,院线发展的关键在于要有资产联结的符合观众需求的新型影院。基于这样的认识,当年,太平洋院线用股份制的方式筹集资金,投资5000万元购买了成都王府井电影城。这样的大手笔在当时全国的电影行业是第一家,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张北川很得意地告诉记者,成都王府井电影城的开业运营,极大地提升了成都电影娱乐的档次,给成都电影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感受,成为成都影迷观影的首选,该影城在2004年至2006年三年间,票房连续突破2000万元。

按照体制创新的思路,太平洋院线于2003年筹集社会及个人资金,投资近4000万元修建成都紫荆电影城;2005年投资5000万元修建成都新城市电影城,填补了成都西北没有新型电影院的空白;连续数年注入资金改建成都太平洋电影城,使这座上世纪90年代的老影城不断焕发青春,2007年该影城票房突破2000万元,被业内传为“不老”的佳话。

随着电影放映不断创造票房佳绩,太平洋院线不满足于成都市场或西南市场,2005年起陆续进军甘肃、深圳、新疆、吉林等地。到目前为止,太平洋院线拥有97家影院、216张银幕,经营业务已经覆盖成都、甘肃、深圳、重庆、新疆、吉林、贵州,今年还将延伸至北京、安徽、湖南等地。

张北川介绍说,为了吸引观众、留住观众,太平洋院线大量应用高科技,在全国率先配备了2K数字放映设备,给观众带来非凡的视听享受。

用“责任与激励”让“员工与公司”共荣共生

电影产业改革的实践,使太平洋院线决策层深刻认识到,走电影产业化道路,必须树立市场观念,必须建立起适应市场机制的影院管理机制和员工激励机制。

太平洋院线在体制创新的同时紧跟经营管理机制创新。院线成立之初,首创“电影发行责任人制”,即“制度+目标+责任+激励”管理的原则,这大大激发了经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影片的宣传发行,拷贝调度,片款回收,保证每部国产影片有专人负责经营,彻底结束了过去的粗放经营。太平洋院线的“责任人”制在全国电影发行商中有口皆碑,成为太平洋院线在强势院线的市场竞争中的“软实力”,形成了太平洋院线的核心竞争力。

张北川说,这种创新的经营机制,实现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统筹兼顾,使员工具有归宿感,企业具有凝聚力,从而实现了公司电影产业的发展,资产增值,员工增收的共赢局面。多年来,院线进行了力度很大的不断改革,但是院线没有一名下岗员工,没有出现因就业、分配等问题扯皮闹事或上访的现象。多年以来,公司员工收入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院线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个“坐商”,打造成了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与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能手,随着院线高速的扩张发展,这群中坚力量又身体力行地培养年青一代,使太平洋院线公司具有了生生不息的后备力量。

用精心打造的“太平洋”品牌填补中国电影二级市场的空白

在我国电影发行放映机制上,还是市场主导机制和政府主导机制分别在中心城市和农村市场双轨运行,客观上造成中小城市等二线城市电影放映市场处于空白状态。“这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利润,也是一个有责任的院线公司为繁荣国内电影市场而不能坐视的义务。”张北川表示,中国电影产业要发展,需要在二三线城市建设更多的新型影院,要有完整的市场产业终端。但是单靠院线公司自身投入资金建影院在速度和规模上都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在实践中,太平洋院线凭借良好的经营业绩、先进的管理经验、诚信规范运作,打造出了“太平洋”品牌,并成功地将品牌的无形资产,转化为资本,进入新型影院的投资建设。这种充分发挥品牌资源价值的崭新模式,使太平洋院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院线品牌价值的真正意义。

太平洋院线凭借“太平洋”品牌的价值,在二线城市影院的建设经营中,成功吸引了社会资金的注入,创造了多种营运模式,如资阳太平洋影城由当地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院线提供品牌和管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三方优势整合模式;德阳太平洋东方影都由院线主导经营管理、民间资本合作开发的经营模式;温江太平洋影城、广汉太平洋影城由社会资金全资投入,委托院线管理的模式;新都太平洋出资购买“太平洋”冠名的加盟模式等。经过不断改革创新,太平洋院线公司摸索出开发二线城市影院的基本模式。

太平洋院线搭建起来的一、二线城市影院及社区公益电影的广大放映平台,使太平洋院线能够导向市场,大力推广民族电影的目标追求。连续三年,太平洋院线公司及成都王府井电影城、成都紫荆电影城、成都太平洋电影城、成都新城市电影城等主力影城均获得全国国产片发行放映的优秀单位称号。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修建电影院也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专业,太平洋院线公司遵循电影产业发展规律,充分挖掘院线自身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围绕“品牌”和“无形资产”做文章,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院线利用自身拥有丰富的修建电影院的各项专业知识与人才实力,在全国电影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近三年时间,参与了省内外30多座电影院的设计、建造,从单一的院线发行商,变身新型影院建造商,已形成了影院选点、构架设计、参与建设、后期管理经营一整套规范化运作体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