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斯里兰卡”与电影

[发布日期:2010-05-17] 来源:王府井电影城  作者: [字体: ]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全称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旧称锡兰,是个热带岛国,形如印度半岛的一滴眼泪,镶嵌在广阔的印度洋海面上。首都科伦坡 colombo 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斯里兰卡”在僧伽罗语中意为“乐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有“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称,被马可波罗认为是最美丽的岛屿,因为它有美丽绝伦的海滨,神秘莫测的古城,丰富的自然遗产,以及独特迷人的文化。

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同为官方语言和全国语言,上层社会通用英语

习俗 

斯里兰卡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许多的习俗都与佛教有关。斯里兰卡的居民视乌鸦为吉祥物,喜欢用燃灯的方式来庆祝开业、奠基、宗教仪式等。在斯里兰卡的中部山区目前还存在着一妻多夫制。

在斯里兰卡,点头是表示不是,摇头则表示是。斯里兰卡人吃饭是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这三根指头拿起食物食用,给当地人送礼物时,不要送花,吃饭和接受礼物时,都要用右手。

斯里兰卡电影

开始: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斯里兰卡民族电影业的先驱者们就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工作,但由于经济技术的落后,没有生产影片。

纪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拍出了 3部无声短片。战后,于1947年1月21日成功地上映了斯里兰卡第一部僧伽罗语故事片《食言》,是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这部电影连续放映147天,场场爆满,打破了外国影片在斯里兰卡连续放映80天的纪录。

里程碑:

1956年以后,斯里兰卡创办了3个电影制片厂和洗印厂,开始用自己的电影技术人员和设备独立摄制影片。著名的僧伽罗导演L.J.彼利斯第一次带领演员和摄影师走出摄影棚,拍摄外景,制成了质量较高的故事片《生命线》(1956),成为了斯里兰卡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成熟:

此后,一批以反映本民族中下层人民生活为题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现实主义影片不断涌现出来,如《奉献》(1961)、《岸边》(1961)和《宝石岛》(1962)等,都是当时比较突出的影片。它们标志着斯里兰卡的电影业日臻成熟。

国际影响:

1963年,L.J.彼利斯导演的故事片《乡村的变迁》在1965年新德里举行的第 3届印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故事片金孔雀奖,使斯里兰卡影片在国际影坛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