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银幕上的“贱男”
2009-7-23 12:05:14
 

萨沙-拜伦-科恩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萨沙-拜伦-科恩搞怪

 
2006年,一部像新闻纪实的搞笑电影《波拉特》诞生了。3年后,姐妹篇《布鲁诺》也开始在北美热映。主演萨沙-拜伦-科恩,与众不同地开创了一种新的喜剧模式,即化身为虚构的古怪角色,和现实中的人们“表演”。不过,他也必定面临着被起诉、逮捕、挨打等风险。 
文/张一阳 王清(实习生) 
“勇气”,也许是影评人经常误用的一个词。当一个演员扮丑、扮老,或是表演身患绝症的病人,他们就称他的表演“勇气可嘉”。事实上,现实中与病魔抗争的人,是勇敢的;而演员为了一部既赚热泪又赚钱的影片在镜头前背台词,充其量只能算是敬业。 
演员里真正有资格配得上“勇气”的,也许便是英国喜剧演员萨沙-拜伦-科恩。即使不算勇敢,他至少也是有种的。无论是那个一心渴想成为饶舌歌手的“AliG”、去往美国学习先进文化的哈萨克斯坦记者“波拉特”,还是近期穿着暴露的奥地利时尚专家“布鲁诺”,只要拜伦-科恩演喜剧,他必定冒着被起诉、逮捕、挨打和白眼的风险。 
原因很简单,因为拜伦-科恩从来不是和别的演员对戏,而是化身为虚构的角色,与现实中的人们互动,包括挑逗、骚扰和捣乱。而他互动的对象,往往又是非常危险的一类人,比如新纳粹分子(他曾经对着一个狂怒的纳粹分子,问他是否用了保湿乳液)。他们根本不知道眼前那个又贱又古怪的人,其实只是个演员。 
比如,在近期上映的《布鲁诺》里,拜伦-科恩在美国排斥同性恋的南方腹地,组织了一场“笼斗”比赛。而当1500名信誓旦旦的肌肉男们来到比赛现场,却发现所谓的“笼斗”根本不是与别人格斗,而是亲吻对手。毫无疑问,一场骚乱在所难免。在另外几场戏里,布鲁诺在采访得州右翼政治人物荣-保罗时,突然脱掉了裤子;在米兰,他又混入了一个时装走秀;而在一个脱口秀节目中,他现场将领养的非洲婴儿介绍给观众,声称那是他在非洲用一个IPOD换来的“时尚配件”(嘲讽安吉丽娜-朱莉)。此举更是让演播室里的观众们义愤填膺。 
《波拉特》遭3000人起诉 
2006年,一部全名为《波拉特:为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的爆笑喜剧出现了。影片中,拜伦-科恩扮演的哈萨克斯坦记者波拉特,在同事手提摄像机的记录下完成了一趟荒诞的美国考察。《波拉特》看起来很像新闻纪实,事实上,除了拜伦-科恩和制片人同伴两个人在演之外,影片中出现的均是真实的人们和他们真实的反应。 
作为《波拉特》的姐妹篇,拜伦-科恩7月上映的新片有着更拗口的全名:《布鲁诺:网眼T恤外国基佬让直男难堪不已的全美美妙旅行》。影片一开始,布鲁诺是个时髦的奥地利电视节目主持人。每天深夜,他都在一档名叫“Funkyzeit”的节目中带领观众纵览全球时尚。一次,他不慎搞砸了一场时装秀,因此遭到欧洲时尚界的集体封杀。此后,他一路由中东、非洲往美国赶去,希望成为“继希特勒之后另一位奥地利的超级巨星”。 
在这一点上,《布鲁诺》与《波拉特》十分相似,两者都上演了一出公路喜剧——即一个外国人的历险记。而他最大的天分,同时也是唯一的天赋,就是不断惹恼他人。“布鲁诺同波拉特有着基本的一贯手法:带上一台摄像机到处迷惑和激怒别人,并不断证明愤怒和愚蠢永远是人类大脑的默认模式。”《时代周刊》评论道。 
对于近期上映的《布鲁诺》,有两点几乎是肯定的:第一,它必定取得惊人的票房成绩。当年,《波拉特》一经上映便席卷1-59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而目前,《布鲁诺》上映首周,便把《变形金刚2》、《冰河世纪3》和《公共之敌》踩在脚下,轻松登顶;第二,拜伦-科恩必定会遭到各方面的起诉。2007年在接受《每日电信报》采访时,他便表示那一年“共有3000多人起诉他”。 
这也许并不是夸张。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太平样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