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每周市场评点:《梅兰芳》高唱凯歌 4000万一骑绝尘(12.01-12.07)

[发布日期:2008-12-09] 来源:太平洋电影网  作者:刘嘉 [字体: ]

年末贺岁档渐进高潮,本周又有多部新片涌入档期,犹如季里一把火,引来第二波贺岁观影高峰。文艺大片《梅兰芳》强势登陆全国院线,终以4218万票房,高分摘取周排行榜桂冠。

进入12月这个国内影市最为成熟的电影档期,新片上线的密集度尤更甚,周二(122)一部军旅题材的剧情片《霓虹灯下的新哨兵》首先开映。影片以“大上海小哨兵,小哨兵大情怀”演绎当代军人的生活与战斗。发行方考虑到年末银幕资源紧张,采用了分区发行长线运作策略,首轮投放拷贝不足百个,仅在北京、上海首映,票房约20万左右。

周二,全国范围开映一部科幻、惊悚类型的进口片《预见未来》,影片讲述一个联邦女探员寻找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帮助破案。电影074月就在北美和海外上映,所以无论从题材类型,还上映时时间,这部影片都略显“陈旧”。但主演尼古拉斯.凯奇在国内观众群中很有人缘,今年3月由凯奇主演的《国家宝藏2》亦有不俗成绩,《预见未来》沿用了凯奇动作片一贯的精彩,加上发行方利用周二电影半价日开画,首映日全国票房约200万左右,开局尚好。周四受《梅兰芳》点映冲击,全国票房曾一度回落至百万之下。周末三天又逐渐拉高,周六全国日票房报收约230万左右,成为影片本周销售的最高点。首周六天全国票房900万左右,吸引观众约32万多人次,进口片榜上名列第一。

周四(124)倍受期待的国产大片《梅兰芳》提前点映,从晚上6点以后全国各大影院高密度地排出了《梅兰芳》的放映场次。电影以艺术大师梅兰芳一生脉络为大线条,择取几件在大师一生中对其影响很大的事件,在细节与戏剧冲突上用力。电影强大的明星阵容带来了市场与观众的高度关注,精湛的编导处理,增加了电影的人文底蕴,尤其是作为一部大制作的文艺片,电影里的精彩台词,意味深长,让人过耳不忘,确实产生了打动观众的艺术感染力。从网络调查看,对影片持肯定的比率超过60%以上,表明《梅兰芳》呈现给观众的艺术形象,符合国内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取向,就算有部分观众以“好奇”的心态进影院,也有耳濡目染影响力。影片发行方最大特点,是强势的营销推广和大覆盖的广告投入,营造了一个刺激观众欲望的氛围,也用营销手段拓宽了影片的目标观影群体。配合这个全方位的强势推广,发行方投放了600多个胶片拷贝,同时在数字银幕全面开映,放映规模大约可覆盖2300张放映银幕,可谓是,文艺片市场放映规模最大的了。124点映首日,虽然是晚上6点以后才放映,倚仗超大放映规模优势,全国可统计票房达到550万左右,实现“开局见红”。周末三天,影院门庭若市,售票处排起长队,《梅兰芳》引发了贺岁市场首次“井喷”。首映周四天,影片吸引了近120万人次的观影人群,全国票房4218万,高分摘取本周排行榜桂冠。从市场销售曲线看周五<周六>周日,周日与周五基本持平,说明电影口碑不错,既然豪华开场,又具备旺盛卖座能力,那么《梅兰芳》就不是简单的井喷式开张的暴发户,属于坚挺型电影,预测一下,发行公司第一票房目标1.5亿,亦可成竹在胸。

本周国产片榜,因《梅兰芳》一骑绝尘的高票房,榜单一片喜洋洋。排名第二的《爱情左右》下跌幅度仅14%,进账1240万左右,总计约2700万左右,估计超过07年的两部“呼叫系列”电影已没有悬念。排在第三的《桃花运》,较上周回落58%,收入480万左右,总计2900万左右,3000万目标已不是问题,进位3500万还要努力。排名第四的《硬汉》,这部另类贺岁片,投产比率把控得当,,虽然拷贝是现在入市贺岁新片最少的,但影片质量保证了其市场销售曲线稳定,放映10天票房超过700万,稳中求胜,在激烈竞争中,争得自己的回报。上映第三周的《证人》排在第五,收入260万左右,累计1560万左右,预计最后1600万收官。

进口片方面,新片《预见未来》终结了《007.量子危机》的霸主地位,虽然《预见未来》首周票房没有越过千万,但是以300个左右的拷贝放映规模,已超过1年半的引进周期,及电影海外市场极为平淡等综合因素来考量,影片首周市场反馈还是不错的。《007》在上映五周后,再次下跌72%,收入210万左右,榜单排名第二,累计14200万左右。《烈焰奇侠 黄金军团》受新片冲击下跌70%,进帐180万左右,排在第三。累计票房1430万左右。一直坚挺的3D电影《地心历险记》,成为今年电影放映新技术的最大受益者,本周收入160万左右,排名第四,累计6650万左右。榜单殿后的是《生死新纪元》跌幅大,进帐少,本周收入不足50万,总成绩820万左右。这样千万票房肯定达不到了。

综合本周全部上榜影片,市场大盘开出贺岁档期首个超红大盘,在众多贺岁新片前赴后继的推动下,共荣共建和谐院线,终于迎来贺岁第二波的井喷式爆发。与上周相比,放映场次增加13.5%,观众如潮增长33%,票房大热增长49%

观察本周电影市场,《梅兰芳》首周凯歌高奏,给中国电影留下许多市场纪录。作为一部文艺片,影片较为精致的制作,反复打磨的故事、情节、台词都为国产文艺片树立了一个新标杆。发行公司对文艺片的市场运作,表现出超级强势,大手笔的广告投入,全方位的媒体宣传,最后,电影主创人员不辞辛苦到全国电影票房主要产出的几大城市卖力宣传,到影院与观众积极互动,造就了《梅兰芳》首周票房的大热。首周国内大多院线放映《梅兰芳》皆突破文艺片的市场纪录。中影南方新干线《梅兰芳》以523万票房翘立榜首。万达院线以461万成绩显示了南北市场观众共同追捧《梅兰芳》。首周4218万的票房成绩在今年电影首周排行中名列第六,而在它前面的5部电影均是大制作的商业片:《赤壁上》10800万;《功夫之王》8000万;《木乃伊36000万;《007.量子危机》6000万;《长江七号》5600万。唯有比较,才可以看出《梅兰芳》几乎是得到艺术、观众与市场的共同认可,其中很多创作与运作门道细节可圈可点,值得业内研究。去年同期,市场没有新片上档,《梅兰芳》提前在本周上线,弥补了多年来国内市场在这一档期无新片的缺憾。由于去年同期无新片,本周数据与去年同亦无可比性。本周观影人次重回260多万的高段位,同比去年增长129%。周总票房超过8000万,同比增长172%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相关新闻       (12.01-12.07)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