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上海“五一”影市评点:引进片“雪橇犬”称雄 国产片《理发师》夺冠(5.1-5.7)

[发布日期:2006-05-17] 来源:上海联和院线  作者:吴鹤沪 [字体: ]

今年五一黄金周已经是我国实行的第十七个长假了。其实,每年有三个黄金周,从电影市场的角度来看,就数五一黄金周要逊色一些。道理似乎也很简单,春节黄金周是最为热闹的,大家会在一周前早早作出假期安排,除了走亲访友,就是休闲娱乐,而且广大学生正处在寒假之中,紧随其后的还有元宵节,安排自己看场电影是不少人士的选择。其次是国庆节黄金周,秋高气爽的季节让人精神振奋,学生们开学才一个月,没有任何学习压力,想到电影院饱饱眼福者也不会少。排在最后的就数五一黄金周了,不为其他,就为一个月后要面临各种考试,不少家长会限止孩子外出活动,影院肯定会少了些学生观众。

尽管五一黄金周的含金量不是很高,但比起平时的情况要好多了。本周的周一至周日,正巧对应五一黄金周七天,放映场次为6704场,同比上周大增29.9%;观众人次为220023人,同比上周增加30.7%;票房收入为580.95万,同比上周猛增92.7%,一扫连续几周的市场低迷窘况。与去年的五一黄金档相比较,进步也是明显的,以图表为例:

日期

2005年五一节

2006年五一节

场次

人次

放映收入

场次

人次

放映收入

51

867

24,330

780,600

957

27,882

819,052

52

891

30,937

913,318

975

37,682

960,017

53

860

27,145

810,622

954

34,725

891,974

54

866

28,768

740,376

957

31,476

847,960

55

860

23,040

704,505

971

31,870

837,673

56

877

25,086

727,669

944

30,553

847,959

57

835

18,636

526,866

946

25,835

605,023

小计

6,056

177,942

5,203,956

6,704

220,023

5,809,480

与上年相比

+33%

+27%

+21%

+11%

+24%

+12%

 

从上图中看到,2005年五一黄金周的场次、人次和票房,比2004年同期都有两位数的提高,今年五一黄金周又比2005年同期有两位数的提高,可见整个电影市场是向前的、进步的。又可以看到,七天长假中总是第二天为票房最高日,因为有了前一天的垫底;最后一天为票房最低日,因为后一天要恢复生活常态。

去年五一黄金档是《三岔口》,《鲨鱼故事》和《翻译风波》成“三片鼎立”之势,三部影片的票房占到档期内85.1%的份额。今年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首先是传说中的《碟中谍3》未能如愿在55与全球同步上映,黄金周里没有一部叫得响的影片亮相,五一节前夕上映的影片在黄金档里摆动起了擂台,众影片力拼的结果也没能掰过雪橇犬的手劲,冰天雪地里大显身手的8条雪橇犬,照样在阳光明媚的春季独占鳌头。

真没想到,今年五一黄金档,居然是“山中无老虎,雪橇犬成大王了”了。《南极大冒险》在本周拿到283.61万票房,占总票房的48.8%,以绝对优势称雄。4月21日起推上市场的《南极大冒险》,在前10天的表现还是有点中庸的,其实是在作市场酝酿,形成一定的口碑,蓄势待发的结果在黄金周里爆发出来了,成人带着孩子进影院选择《南极大冒险》成了节日影院的一大特色,家庭型观众群体成了该片的主力军。《南极大冒险》之所以能够成为五一黄金周票房冠军,一方面是因为五一档期缺乏真正义意上的海外引进分帐大片与之抗衡,另一方面影片以哈士奇雪橇犬为主角也吸引了沪上不少喜欢宠物的观众的关注。

五一档期国产影片的冠军,非《理发师》莫属,其以130.56万票房占总票房的22.47%,这一佳绩可以告慰视觉艺术大师陈逸飞,因为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拍了一部风波不断、从死亡中再生的电影,那些浮生梦影正是先生留给世人的礼物,陈逸飞在天之灵正在等待人间的喝采。五一档期国产影片也有好几部,唯《理发师》出类拔萃,上海的票房明显优于其他地方,究其原因有四:一是《理发师》拍摄过程的风波和上映前后的是是非非,使该影片成为“非常”影片,也就受到公众的“非常”关注;二是艺术家陈逸飞为影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人们对艺术家的遗作将会倾注更多的热情和关爱;三是影片除了精致的构图维持了陈逸飞一贯的艺术品质外,社会变迁推动小人物命运变化的戏剧性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四是陈逸飞的工作室、作品及社会活动多在上海,上海观众对《理发师》的偏爱也就顺理成章了。

除《南极大冒险》和《理发师》外,还有不少新片进入了五一黄金档,我们也用图表来表现:

影 片

场次(场)

人次(人)

票房(万)

场均人次(人)

场次票房(元)

平均票房(元)

备注

南极大冒险

2028

97662

283.61

48.16

1398.47

29.04

4月21日上映

理发师

1707

46379

130.56

27.17

764.86

28.15

4月28日上映

防火墙

749

18342

46.05

24.49

614.76

25.1

4月11日上映

雏菊

692

14922

47.54

21.56

687.02

31.86

4月30日上映

茉莉花开

369

6195

17.55

16.79

475.62

28.33

5月6日上映

雾都孤儿

206

3821

14.35

18.55

696.43

37.55

4月30日上映

战神再现

159

2380

5.96

14.97

374.99

25.05

4月30日上映

注:《茉莉花开》非上海地区影院4月25日上映

 

同一放映档期的影片不可能都成为市场赢家,电影市场的影片竞争必然造成“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映前被圈内人士寄与很大希望的韩国电影《雏菊》,整个黄金周的市场表现仅仅是不到50万,其票房仍未摆脱差强人意的境地。曾几何时,《爱有天意》、《我的野蛮师姐》、《外出》都被引进到我国,为此韩国影星孙艺珍、曹承佑、全智贤、郑宇成等都到过上海为影片呐喊,但就是不见票房“起蓬头”,就连专门举办的韩国电影展也是观众寥寥,这与韩国电视剧在我国受欢迎的程度反差实在太大了。本以为香港金牌导演刘伟强的加盟,会增加点《无间道》、《头文字D》的味道,看来上海观众还是不领情。全智贤的转型之作《雏菊》仍未扭转韩国电影在上海票房不佳的窘境,还需电影人从市场角度加以分析。

在五一黄金档与《雏菊》同命相怜的还有波兰斯基的力作《雾都孤儿》,“名导”加“名著”的组合没能启动市场,档期内14.35万的票房只能与一般大片一天的票房相提并论。说实在的,《雾都孤儿》是一部经典佳作,市场的暂时不认可是由其不适当的档期造成的,认为进了好档期就有好票房的想法是幼稚的。影片悲剧色彩浓重,苦情戏的内容放在欢快的节假日也不太讨巧,更何况讲述8条雪橇犬绝地求生的《南极大冒险》,更受孩子和家长的厚爱。如果该片在5月底推出,举办些“请独生子女看《雾都孤儿》”活动,作为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辅助节目,情况可能会好些。另外一部想借五一档光的合拍片《战神再现》,由功夫女郎黄圣依主演,号称“继《霍元甲》之后今年第二部动作大片”,连基本的放映时空都保证不了,只拿到6万票房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提一笔的是候咏执导的《茉莉花开》,这部好事多磨的影片已经雪藏了三年,冷不防就象超女“想唱就唱”一样,四月中旬突然宣布4月25日上映,有点“想上就上”的意味,反正一地多条院线,不上好象还不行呢!本着对影片负责、对档期负责的实事求是态度,上海地区数条院线联手将《茉莉花开》推迟至5月6日上映,此举并非“冷遇”,而是留出更多时间来“预热”。联和院线4月25日起在非上海地区影院放映《茉莉花开》,11天的票房只有8.1万,而5月6日7日两天的票房就达到13.44万(而且正版音像制品已上市)。据说制片方、发行方对目前《茉莉花开》的票房成绩是不满意的,不尽如人意的票房也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如要寻找原因,可能有点“马后炮”了,一是等待的时间太漫长,市场有点麻木了,而上映的时间又太仓促,宣传预热的余地不大了;二是仅有的一点宣传时空也都偏向炒作了,搬出章子怡、广发律师函,真正向观众推介影片的成份少之又少;三是硬挤进五一黄金档,使本已拥挤的市场通道更加拥堵了,时空的分流造成观众的分流,也必然造成票房的分流。

五一黄金档市场也给了发行放映人员一些启示:对影片而言,好档期不等于好票房,对档期而言,好影片能造就好档期。在同一个档期内,影片的数量不能代替影片的质量,相反影片的质量却能弥补影片的数量。五一黄金周是公众长假,人们会有计划地事先作自我安排,比如走亲访友、朋友聚餐、同事旅游、看戏观影等等,长假中能看两部电影的肯定是影迷,能看一部电影的已是电影爱好者了,人们不会因为同档期推出众多影片而数倍地增加观影次数,只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影片(必然有些影片会被冷落)。黄金档期影片“拥堵”的情况,在今年春节长假中也出现过,在影片生产数量有限的今天,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民间有句俗语,叫做“鸭多不生蛋”,希望在以后的黄金周假期中,影片的投放能合理些,更合理些。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uhao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