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上海市场评点:《达芬奇密码》一骑绝尘称霸影市

[发布日期:2006-05-31] 来源:上海联和院线  作者:吴鹤沪 [字体: ]
时值五月下旬,天气由暖转热,本周本是无节无假的平淡市场,却因一部《达·芬奇密码》而异常热闹起来。5月19日)《达·芬奇密码》全球上映,首映周末三天的票房就窜过了600多万,而此前放映的《南极大冒险》却整整用了30天时间才迈过600万票房的坎。本周电影市场借助“密码”写出连续三天的超百万纪录。对电影市场来讲,《达·芬奇密码》本身是刮刮叫的强档影片,在档期上仅仅借了全球同步上映的光,并没有优势而言,但同步上映造成的社会影响,加之《达·芬奇密码》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成就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档期。

    本周的放映场次为5159场,同比上周微增0.25%;观众人次为236212人,同比上周增长6.5%;票房收入为766.97,同比上周微升0.18%;从三项业务指标的绝对数字来看,仅人次增加了1.5万人,场次和票房几乎持平,这是因为主打影片《达·芬奇密码》进入第二周,周内七天都在上映(上周只上映三天),故观众人次有明显增加,而平均票价也因此有些下降。

    荣登本周电影市场冠军宝座的,毫无悬念的非《达·芬奇密码》莫属,第二周又一举拿下694.91万票房,占周总票房的90.6%,是以绝对优势取胜。经过畅销小说的铺垫和数起争议事件的洗礼,电影《达·芬奇密码》终于在观众翘首以盼中登上了银幕。极高的关注程度和毁誉参半的评价益发加强了电影的神秘程度,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人在问“电影好看吗?”

    要问《达·芬奇密码》是否好看,答案与原著密不可分。凡是先前阅读过小说的人,都说能看懂电影,但断言电影不如小说精采;凡是没看过小说的人,都说电影蛮精采的,但没有完全看懂,于是出现了看小说的人都会去看看电影,至少有了小说与电影比较的话语权;看了电影的人会去找书看,探探“更精采”在何处;也有的看了原版字幕片,再看中文译制版,以确定自己是否真的看懂了;小说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在这部影片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达·芬奇密码》的票房“看上去很美”,电影市场“很好看”,双休日的影院售票处簇拥着人群,观众厅里黑压压的一片,影片仅上映10天,总票房已达1308万,其势头已经超过年初的《金刚》、《霍元甲》,完全可以与去年底的《无极》相媲美了。

    《达·芬奇密码》高票房的秘笈有二:一是社会关注,二是影评议论。电影出自原著,小说一波三折,先是遭嫖窃指控被告上法庭,后又遇天主教抵制,明星荟萃的影片又是全球同时上映,客观上造成“地球人都知道”的局面。影片面市后又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有说不如小说精采的,有对演员表演不敢恭维的,也有看两个不同版本的,也有先看电影再买书的,有点象“有话大家说”,反正也不用上税。如此一来,话题多了,市场热了,票房高了,这又让笔者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也是收获了高票房的《无极》。先是遭人质疑其制作成本,后又被视为“无情节、无情感、无情趣”的三无电影,又冒出个网上“馒头”恶搞,就连导演的前妻也出来评头论足,影片的负面评价与其票房一起步步高……这就是客观存在的电影市场现状,一部影片的收益并非与评价的优劣成正比例,而是与评价的范围和强度成正比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影片的面市,就是要想方设法让人去“说三道四”,社会动静越大,市场效应越好;反之舆论一律好评如潮的影片也不一定会在票房上有所收获。

    《达·芬奇密码》的市场成功,还表现在与同档期其他影片的反差上面。本周的《一级戒备》票房收入为26.76万,仅占周总票房的3.5%;《南极大冒险》已过“满月”期,本周票房为14.61万;《理发师》还算国产影片中市场寿命长的,本周还拿下了4.57万票房;抢进五一黄金档的韩国影片《雏菊》,只有2.59万票房,想挤进“百万影片俱乐部”还是有难度的。

    本周后三天《达·芬奇密码》的票房约是上周后三天的61.65%,如再用这个比例去预测下周的票房应该还有428万的收益,以一部强档影片总能“满月”放映来推算,该片的最终票房有望冲击2000万,完全有可能问鼎今年上半年度的票房冠军的宝座。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uhao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