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上海市场评点:“加勒比海盗”掀风作浪 “国际电影节”推波助澜(06.11-06.17)

[发布日期:2007-06-20] 来源:上海联和院线  作者:吴鹤沪 [字体: ]

每年6月的这一周,对电影市场来说是“多事之周”。11万高考生完成最后一搏丢盔御甲之后,又是11万中考生本周走进考场作一番拼杀;其他中小学生全面进入复习迎考阶段,就连家长也不敢轻举妄动;这一周的周六又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惯例的开幕日,聚光灯下众多中外影星和电影人将迈步在红地毯上,接受影迷的呐喊和尖叫;这一周的天气往往是入梅的前奏,阴雨无常,让人捉摸不定……今年的这一周,《加勒比海盗3》挑了个周二半价日杀入影市,大有掀风作浪之势,以锁定票房之冠的姿态登堂入室。

本周的放映场次为5759场,同比上周减少7.66%;观众人次为223216人,同比上周大增97.59%;票房收入为780.53万,同比上周猛增148.27%,场次的减少说明《加勒比海盗3》占居着一半以上的放映场次,2小时35分的片长,又约束着其总场次。人次成倍的增长,不仅来源于《加勒比海盗3》的自身魅力,更因为电影节数十个国家的数百部各类影片的瞬间投入,新鲜感和好奇性吸引着广大市民。票房收入少见的增长1.5倍,说明本周大片新片居多,基本平均票价也自然偏高些。

本周的票房排行榜,《加勒比海盗3》当然成了大哥大,周内票房高达559.05万,占周总票房(含电影节票房)71.62%,其势头完全可以与《蜘蛛侠3》相提并论。《加勒比海盗3》的热映,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第一集放映已过去二、三年,第二集又因多种原因而未能引进,第三集就留有许多悬念,让人有期待感;二是该片在北美首映创下佳绩,思维定势认定这是一部超级大片;三是周润发在影片中扮演新加坡海盗,人们期待早日见其真面目。周二首映票房不菲口碑即刻传出,但媒体到处在打听引进后的影片哪些地方被删掉了,周润发的戏被减去多少,哪些场景不适合少年儿童看等等,其实这种另类宣传对市场利少弊多,等于在告诉人家:影片短斤缺两(被删减),碟片是完全版(未删本),造成部份人到处寻觅盗版碟而不进影院。这种总是找机会挑战我们的审查判度的宣传报道,从原本的“猎奇”已经转化为“常规”,对电影市场并不有利。

排在本周排行榜亚军位子上的,是以团体形式出现的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参赛参展影片,两天内放映场次144场,观众人次26685人,票房收入130.28万元,占周总票房16.69%,“先睹为快”和“物以稀为贵”是观众对电影节影片的基本态度。头两天电影节影片的场均人次为185.31人,场均票房为9047元,平均票价为48.82元,而《加勒比海盗3》首周的场均人次为45.59人,场均收入为1758.6元,平均票价38.57元;前者分别是后者的4.06倍、5.14倍和1.26倍,“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的心理作用,是驱使观众纷纷走进影院的原动力。但是,同样是电影节参赛参展影片,也都是“首次”亮相,为什么有的一票难求,而有的却门可雀数?其实观众并不盲目,通过多媒体寻觅,或从纪录片、惊悚片、喜剧片、爱情片,动画片中挑选喜欢的片种,或从大师级导演和世界级影星执导主演的影片中选出最爱,或从社会性评论中挑选早已熟悉的影片,或从各种宣传材料中敲定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总会给自己一个观影的理由。影片的宣传此时甚至比口碑更为重要,因为都是放几场就撒走的影片。

本周的电影市场,由“海盗”掀风作浪,由“影节”推波助澜,《加勒比海盗3》和电影节影片的票房,占居整个市场88.31%份额,留给其他影片的空间实在是唯不足道了。常言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本周的电影市场却相反:山中有老虎,树倒猢狲散。

上周趁着《蜘蛛侠3》“满月”后走势下滑的当口,好不容易登上周票房排行榜首的《灵魂战车》,本周仅以27.49万的票房占周总票房3.52%,还算留在排行榜前三甲之列。“蜘蛛侠”畅行一月有余,在“海盗”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以14.08万票房占周总票房1.8%的份额排在第四位。《忍者神龟》上周还与《灵魂战车》展开“赛跑”,本周一见“海盗”便失去神奇,仅以8.1万不起眼的票房担当起排行榜“副班长”的角色。

根据《加勒比海盗3》的市场强度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下周电影市场的走势还将延续本周的态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uhao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