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于上周降下帷幕,本周电影市场又将恢复常态。其实,常态的电影市场并不是平静如水,强劲的影片可以在常态中掀风作浪,黄梅季节无常气候也会在常态中搅乱影人对票房的期待,社会动态的大环境也会将常态变得非常态。
本周的放映场次为6275场,同比上周增加8.77%;观众人次为265192人,同比上周增长6.04%;票房收入为587.5万,同比上周却下跌33.95%;场次和人次增长了,票房收入反而大幅度下降了,这马上让人想到“平均票价”的问题。上周的平均票价为35.57元/人,而本周的平均票价为22.15元/人,人均票价下跌13.42元,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上周有国际电影节200多部影片在市场上放映,票价都是五六十元居多,而本周中小学生结束期中考试,准暑假已经开始,各影院纷纷增加场次、降低票价,以吸引人气,带动暑期档市场的观众凝聚力。
本周的票房排行冠军仍然是引进分帐大片《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周内拿下262.52万票房,占周总票房44.68%,这已经是该片自6月12日上映以来连续三周保持第一了。第二集没能引进内地放映成为市场缺憾,周润发加盟第三集又成为影迷的企盼,高科技大场面决非盗版DVD所能体现,银幕前还是吸引了无数“海盗迷”,以致于其总票房已经突破1200万票房。该片“满月”之时正是《变形金刚》亮相之日,如此亲密接触,也无法断言《加勒比海盗3》的票房何时才能走到“尽头”。
国内首部与美国迪斯尼公司合拍的影片《宝葫芦的秘密》,本周上映仅三天就获得67.69万佳绩,占周总票房11.52%,这部暑期首档动画片倒是值得关注。该片强调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张天翼作品改编,注重其文化基础,在经典童话的扎实基础上辅以电脑动画技术,使该片看起来“内外兼修”,颇有大片气度。该片上映三天就登上排行榜亚军,足见其潜力所在。影院出现大带小、老带小看电影的特殊群体,也足以证明该片的市场有效寿命是长久的。
本周排在第三位的是张瑜主演的《天地告白》,周内票房达51.51万占周总票房8.77%,可能是媒体报道的太湖污染等事件让市民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七一前成为团体观众的主选影片。本周排在第四位的是主旋律影片《公仆》,周内拿下46.41万票房,占周总票房7.9%,七一前成为党组织观影的主选影片。上述两片都有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和市委组织部、宣传部下发文件,因此七一党的86周年生日前三天成为集中观影潮流,也就确保了其在本周票房榜中跻身前五的地位。由此也可以看到,为某一特定节假日投放的主旋律影片,其观影热潮必定出现在“正日”的前一周内,所有映前宣传,拷贝投放、场次调度都要事先作好充分准备。
本周票房排行第五的是香港影片《跟踪》,这部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虽然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但其鲜为人知的警匪间跟踪内幕还是蛮吸引人的,任达华和梁家辉双帝出演也吊足观众的胃口,第二周拿下42.25万票房,占周总票房7.19%,与其他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推出的香港片相比较,《跟踪》算是最成功的一部。
少数影片占据市场的绝大部份,也几乎成为一种规律。上述5部影片共计在周内放映3976场(占63.36%),人次188891人(占71.22%)、票房达470万(占80%),留给其他众多影片的份额就不多了。《夜•明》只为参加华表奖评比而生硬插进档期,结果只有1526元票房;《每当变幻时》由陈奕迅、杨千嬅主演,也只得到9.04万票房;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夜•上海》,主演赵薇收获多项奖,收到的票房也仅12.15万。按理说本周是真正意义上进入暑期档的第一周,因此引来众多影片的青睐,当众多影片同时入市时,在造成分流的同时,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也在调控各自的时空占有,估计这种现象在下周会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