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大老百姓来讲,本周绝对是心理震荡的一周:黄梅雨季,闷热难堪心里烦;股市波动,万绿丛中难见红;权证疯狂,暴涨暴跌不寻常;高考放榜,寝食难安人生路;如何排遣难以承受的阴霾郁闷,成了当今新难题、必解题。电影市场也是如此,《加勒比海盗3》的“猖狂”加上海电影节的“热闹”,已经过去两周,期待中的月度分帐大片《变形金刚》下周三才亮相,想必本周的电影市场只能以“平庸”来描述。
本周的放映场次为6692场,同比上周增加6.65%;观众人次为177786人,同比上周锐减32.96%;票房收入为434.26万,同比上周大降26.08%,人次和票房的大幅下跌令人不快,尽管已经进入暑期档,但是没有社会影响力大的影片注入市场,总会显“瘟”情。
排在本周票房首位的还是《加勒比海盗3》,周内获得164.26万票房,占周总票房37.83%,已经连续四周保持榜首地位。《加勒比海盗3》在下周的“满月”之日,正是7月份分帐大片《变形金刚》“上岗”之时,看来还有冲击1500万元票房的希望。
本周票房亚军是上周推出的中美合拍片《宝葫芦的秘密》,取得113.92万佳绩,占周总票房26.23%,从题材上看该片是儿童片,但实际观众还是男女情侣和老带小的家庭群体,学校组织包场的成份并不多,成人观看儿童题材影片能帮助找回儿时的乐趣,这也是西方国家习以为常的现象,在这方面上海有点与国际接轨了。当然,影片在保持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在宝葫芦的形象设计、高科技特效的应用、结尾时不再是被孩子劈成两半,而是骑鸟远去等等,都作了更加人性化的改动,更容易亲近观众。
在上述两部影片占有64%的市场份额后,轮到周票房排行第三名的《跟踪》,仅拿到30.72万的周票房占9.07%,这部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一出世就遭到《加勒比海盗3》的时空狙击,大显身手的机会不多,第二周又要与“宝葫芦”分享观众,任达华和梁家辉两位影帝也无法解开其中的“秘密”,只能躲在“宝葫芦”的阴影之下。
既然《跟踪》的票房也没能“跟”上,那么周票房第四位的《灵魂战车》只能以15.64万票房混迹其间,占到周总票房的3.6%,又下了一个台阶。排在第五位的是一部市委组织部、宣传部下发文件要求观看的影片《天地告白》,本周以3.27%的份额14.2万票房,将其总票房拉动到77.88万的高度,该片在七一前夕几天的票房十分可观,这不能不说与全球关注环保、全民关注环保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周新上映的影片是《女人本色》,片中从1997回归时的移民潮讲到开通自由行之后的购物潮,是为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的献礼片,上映6天仅得9.06万票房,不具备与上述5部影片“别苗头”的实力。
本周推出的引进纪录片《南京》,匆匆上市却表现不俗,周六一场大雨不期而来,正是七七事变70周年纪念日,老天爷的心情也通人心。由万裕国际影城倡导、七家影院联手以7元票价放映《南京》的活动也放在本周7月7日。倾盆大雨没有浇灭观众的爱国热情,导演比尔•古腾塔亲临观影现场,与中国观众交流。他坦言:“南京大屠杀本身是一场灾难,如果否认或遗忘这场灾难,同样是又一场灾难”。此前在沪举行媒体专场时,《南京》一片就曾让不少年轻记者落泪,相似的画面又在多家影院出现。影院经理面对座无虚席的放映厅、面对异常安静的观众,称“很久没有见到这么认真的观众,他们被真实的镜头震撼了”,经理们表示,只要观众有需求,宁可抽掉大片也会放《南京》,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左右影院经理的经营理念。仅放映174场,《南京》的观众人次已达6590人,票房收入为13.67万,这仅仅是个开头,《南京》是部“细水长流”型运作的影片,大家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