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每周市场评点:周二引领观影热 市场亟盼国产强片

[发布日期:2006-06-05] 来源:太平洋电影网  作者:刘嘉 [字体: ]

本周电影市场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周二引领全国观影热潮,当日市场票房接近千万成为本周票房曲线最高点。其次,从“五一”档期后连续三周都没有国产新片成规模进入主流院线,市场急盼国产新片强片,周五国产数字电影《塔克拉玛干》在数字院线登陆,规模不大,市场反响平平。

 

从去年7月全国电影行业在三大协会倡导下推出“周二电影半价日”以来,时至今日周二已逐渐形成观影热,这一天也成了影院和观众的“节日”。本周二市场更是火爆,当日全国电影票房近千万,观影人次近40余万,达到“周二电影半价日”以来最高点,票房在周总票房占有约23%左右,观影人次占30%左右,超过了周末三天的日均收入。从周二观影热潮可以感受到,作为大众娱乐的电影最容易得到大众追捧,可是每年在三月份之后国产强片就难以露面,久而久之让人误以为每年下半年至年底才是国产片的好档期。其实每一个时空,每一个档期都需要不同类型的电影,为档期制作影片和为市场推销影片是两个同等重要的环节。但是国内影市近年来几乎每到3——6月间都会遇到相同的难题,国产新片少,强档新片更少的“无米之炊”的尴尬,这里虽然有“以销定产”制片需调整的因素,不可否认也有发行方对影片的“推销”原因,国产片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个性特色或较文艺类型的影片,这类电影需要发行公司和院线有更多的热情和耐心,给这类影片营造市场环境,业内各方都明白,推销已被公认的大片真的是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能耐,而推销具有“特殊”价值的国产片就需要精心策划和热情营销。由于刚进入产业化运作的电影人亟待学习很多新的电影营销之道,所以对一些国产片的推销就显得薄弱,连带反映在主流市场时不时地缺乏国产新片。

日前从上海传来信息,上海永乐股份公司依据上影集团的资源优势,通过上海联和院线3--4月试点建立了上海艺术电影院线,推出“上海艺术电影周周演”。由于是把艺术影片推向市场作为一个项目来运作,设定全年上映52部影片放映208场,在四家星级影城定时定点,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创造了这样条件后艺术院线运作仍然有一个能否保证片源的问题,所以说“产与销”首先是产,电影制作源头要努力提供新片,发行公司则努力提高把国产新片推向市场的技巧,尤其是把具有特色的影片做到主流市场才是中国电影营销的最大成功,而我们的大院线和大影城就应齐心协力,为国产片推销付出更多热情、耐心和更大胆的营销手段,推动更多国产片进入主流院线市场,这样电影经营才可能培育良性循环的市场机制,电影产业各方才可解除后顾之忧。

 

 评估本周电影市场,随着暑期档临近,票房大盘一直呈高开高走态势,由于没有强档新片,数字电影《塔克拉玛干》上映匆忙,几乎没有什么宣传,所以市场反映平平在意料之中。上周新片继续担当市场主力,排行榜上排名没有变动,上档第二周《达芬奇密码》票房4300万左右,累计8000多万,《一级戒备》下跌65%左右进帐240余万,总票房1860万,《南极大冒险》本周已进尾声收入不足百万,总票房5355万,估计最终收官5500万。韩国片《雏菊》终于成为在国内市场第一部票房过千万的电影,无论是对发行方还是对市场都值得恭喜一下。统计全部上榜影片,与去年同期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每逢周二引发全国性的观影热潮已是今年市场一大特色,本周观众再次越上130万人次台阶,比去年同期增长60%左右,票房约4800万,在本年度迄今为止的周票房排名列第三。排前两名的一个是春节档期,《霍元甲》等将周票房推进到6770万,还有上周总票房近5000万,本周比去年同期增长82%左右。市场持续攀高很大程度得益于近年来新影院建设热,从年初至今全国陆续开业多家新影城增加银幕几十张,市场容量快速扩大,因此更加期盼更多更好的电影进入市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