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的下半月,人们翘首以盼的冯葛组合爱情喜剧贺岁影片《非诚勿扰》终于登上了大银幕,放映厅里又传出了阵阵笑声,甚至有几次是暴笑型的。散场后走出放映厅的观众,眼睛都变小了(咪成一条线),嘴巴都变大了(仍在哈哈大笑或高谈观后感)。如果你还没看过《非诚勿扰》又恰好看到散场时的情景,会感到一种来自群体的压力,你会怕偏离社会群体而首选购买《非诚勿忧》影票,唯恐自己落伍。
此情此景,真正说明电影市场火了,因为《非诚勿忧》上映4天的本周总票房达到1345.64万,而此前的两周仅仅是777.87万和927.36万,同样的放映时空产生不一样的经济效益,其间影片起了关键的作用。去年12月的4周里,分别是412.67万、1056.42万、1425.07万和1683.84万,主要是第二周《投名状》进入市场,继而《集结号》无缝对接,后来的《蓝莓之夜》成了陪衬,《大电影2》更是成为匆匆过客。
本周放映场次为8208场,同比上周增加2.28%;观众人次为418176人,同比上周大增34.98%;票房收入为1345.64万,同比上周猛增45.1%;这已是12月份连续两周三项业务指标全面提升,说穿了,还是因为《梅兰芳》和《非诚勿扰》的上映左右了市场。
《梅兰芳》领跑市场短短两周后,把周票房冠军的宝座让给了冯小刚,《非诚勿忧》以4天711.54万票房占周总票房52.87%,但在上映4天中的市场份额占到70%以上,已有“一览众山小”之势,而这4天中《梅兰芳》仅有108.8万票房,仅占10.84%的市场份额,基本上与《叶问》持平。《非诚勿忧》的基础在于“历史”和“群众”,从10年前的《甲方乙方》开始,冯葛组合成为了一种品牌,其间葛优与其他导演合作的影片都没有成功的案例,唯独到了冯小刚手中就成为“不倒翁”——没一部亏本的。这次携众广告商支持,《非诚勿扰》招两岸三地美女、游中外风光胜景,把“俗”做到极致,让观众发出数十次的笑声,又把“雅”做到深入人心,让观众有数度落泪的感觉。观众是宽容的,已经对片中广告见怪不怪,对片中剧情也不会质疑其合理性,他们追求的是好看、好玩、时尚、有趣,冯小刚给予了,葛优做到了。毫无疑问,《非诚勿扰》将成为贺岁片中的强者,其市场有效寿命肯定是跨年度的。
既生瑜何生亮,在《非诚勿忧》面前,本周的《梅兰芳》仅以246.74万票房占周总票房18.34%,名列周票房排行第二位。但从市场质量来讲实际上落入市场的第二集团,与《叶问》市场表现相差无几,也证明其在市场上“火而不爆”的特征。但就影片的艺术质量而言,《梅兰芳》肯定归属于经典一类,电影已带动了话剧、图书乃至京剧本身,陈凯歌同样功不可没。
如果说《梅兰芳》是文艺类人物传记影片的话,那么《叶问》就是动作类人物传记影片,这一静一动历史人物传记影片在贺岁档相得益彰。本周的《叶问》票房为216.08万占周总票房16.06%,与《梅兰芳》相差无几,名列周票房排行第三位。《叶问》的成功在于制作的认真,既有李小龙师父的传奇性,又有叶问痛打众日本鬼子让人拍手称快的场景。而《女人不坏》早《叶问》一天上映,本周票房仅得58.31万,已与《叶问》不在一个档次,夹在《梅兰芳》和《非诚勿扰》之间的这部爱情喜剧片,市场反馈肯定赶不上跑在前面的《桃花运》和《爱情左右》。
本周票房排行“副班长”是《预见未来》,这部唯一不受《梅兰芳》提前上映影响而坚持原档期上映的美国影片,本周票房为18.81万,发行方可以“预见”档期而无法“预见”票房,好象好莱坞影片插在贺岁档上映有点不伦不类,没见《声逢奇缘》和《黑皮书》都撤出这个档期了吗?
本周新片《圣诞传说》仅得7.62万,是部应时这作,放映规模和社会影响都不大。《狼牙》也是一部夹在《梅兰芳》和《非诚勿扰》之间的港产动作片,由于影片缺特点少卖点而显得平庸,票房不足10万。假如能在今年8月跟在《十全九美》之后上映,票房肯定不是现在这样,观众可能也并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影片都想挤在贺岁档上映,而且上映档期又是变来变去,影片进入市场是否也该“非诚勿扰”呢?有人担心春节档还会出现这种状况,不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