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专家视点:让电影带给人们软消费

[发布日期:2009-03-09] 来源:  作者:赵军 [字体: ]

保增长、促内需都要求社会增加消费。但社会的消费多年来已经变得十分理性。有人说,这是因为社会保障系统不完善,人们不会将养老防病的本钱都从银行拿出来的缘故。有德的政府自然不会罔顾人民的基本保障愿望,也因此不会强使人们把银行里的钱都拿来促内需。

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为了稳定,我们要寻求在人民自身的需求与社会的增长之间达至一个综合的平衡。消费是需要的,没有消费的社会不会有增长;但增长的目的不是为着简单的消费,不应该是为着消费而消费;生产的目的更不是为了消费而生产,而应该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生产。今天的经济危机,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物质过剩,表现为市场已经不愿意为生产再付订单了。过分地要求继续增大生产的规模,以此来保增长,其实是缘木求鱼,或者说恰恰是南辕北辙。

当着物质生产的市场饱和,购买力已经消减的时候,应该就是让人们享受精神休闲,让心灵回归宁静,从物质欲望的喧嚣中回归淡泊,回归文化陶冶的最好的时候。包括现在高企不退的房地产市场,随着人口增长的下降,早晚也会有消停的时候。依靠物质的永远高速增长来保障社会的发展,是梦想中的乌托邦。中央在这之前就提出发展与繁荣文化建设,掀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不仅是早有远见的,而且十分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在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应该注重以文化的发展为重心,使人们将消费的重点从物质的硬消费转移到文化的软消费中来,以文化这种国家的软实力之一的发展,来构建另一种健康的消费市场。应该说,它适可以使人们不愿意在硬消费中支出的“转移支付”到文化享受、精神家园当中来,这并且很符合人性,这就是软消费兴起的缘由。

也许你看不到人们将什么东西带回家中,既不是家电,也不是汽车,既不是房子,也不是名牌服装和化妆品。但人们得到的,同样是产品。人们消费的,同样是商品。这里拿来作比较的,当然不会是款额,但文化带来的软消费,它所给与社会和人民的,就绝不是钱所可以衡量的。何况文化的消费并非就没有经济效益,软消费同样能够带来硬的增长,比如电影业这些年带来的制造业、房地产业尤其是商业地产、服务业、人口就业的增长,就都是有目共睹的。电影是一种文化的软消费,这些年逐渐为人们所乐见,不仅因为人们看到票房的增长,而且人们从中看到它有一种在硬消费中没有的,或少有的现象,由于软消费,人们得到了精神的满足;由于软消费,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由于软消费,人们更加融入到和谐的社会当中,因为在软消费中,人们不仅支付了金钱,而且支付了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环境的一份信任,同时也找回了同样的信任,至少在文化产品中,比如在电影当中。在很多电影的卖座中,我们都能欣慰地感受到比收入票房更加鼓舞的喜悦。我们的社会也藉此更增添了祥和与温暖。即使是在惊栗片、灾难片中,内心的释放之后,我们也会换回精神的兴奋,好的惊栗片和灾难片同样含有道德元素,我们从中也许会学习更加热爱生活与他人。文明社会需要这样的增长,即人类的心智的增长,或者叫成长。而一个成功的社会,我认为应该是能够教育人们掌握住自己的心智的,因为优秀的健康的心智,使人保持豁达,这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能帮助人选择、组织并作出决定,以及重新踏上征途。在生活的拐点出现的某一个阶段,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同胞再出发呢,培育心智最重要。软消费所给与我们的,就是让人们为心智购买每一次营养,或者是给它作出必要的投资。作为软消费的电影,在今天可谓生逢其时。除了上述与硬消费的区别之外,花费相对较少,选择相对较广,信息相对较多,满足相对较为丰富,因此软消费的性价比也就相对较高。很多人会拒绝购买已经有了的物质商品,但电影常新;很多人不愿和别人比收入比家境,但几乎没有人不愿与别人分享一部电影所带来的观感;对于向往一部几百块钱的新手机都不得不却步的小伙子,电影伸手可及。这就是软消费的力量,这就是电影作为软消费的力量。在今天,生活已经出现拐点了,软消费必然大行其道,软消费中电影业正当成为拉动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事实上一年当中我们还有一半的时间没有形成强的档期,没有很强的影片可供影院放映,即观众还没有找到更多的可作软消费的电影。相信未来的市场属于软消费更加多样化、更加健康、更有创意的市场,而这恰恰就应该是电影工作者的机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