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旋风九日》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发布日期:2015-05-01]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 [字体: ]

  大型历史揭秘电影《旋风九日》讲述1979年时任中国副总理的邓小平对美国首次进行9天的正式访问的历史事件。这是一次对中国以及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无论是题材取舍,现实联系,还是艺术表现方式都有相当大的难度。策划和导演傅红星用“烫手的山芋”形容此类政治历史事件影像还原的难度,坦言“有顾虑但也有突破”。

  显然,在艺术表达上,这部片子和过去的纪录片相比有很大的突破。它不再是简单高大上地陈述史实,而是以更接地气更亲民的表现形式,探索了纪录片的另一种表达和拍摄方式。在内容取材上,除了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叙事,片子还选择了通常纪录片不常有的很多小插曲小人物小细节,比如牛仔姐妹,年轻的新婚夫妇,邓小平看月球上带下来的石头那孩子般的神情,离美前的感冒动作等等;把9天中经历的困难和惊险事件以线索展开叙事,包括天气原因,反对派的表现,还有潜在的暗杀等等,都以故事片的表达方式渲染出来;为了吸引当下广大的年轻观众,大胆尝试包括穿插一些年轻观众更感兴趣更能体会的动画形式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了突破以往纪录片的很多亮点。观众通过对小人物的同理心,对同时代人的见证表白,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了这位老人的人格魅力,包括后期花絮的当下人物采访,使得人们很容易被拉入自己的人生,感染进而感动似乎是水到渠成。最后王铮亮的《还没来得及》以一股追忆隔代亲的暖心调子,让我们感受到其实邓小平更像自家可亲可爱的爷爷,贴切地烘托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

  这部影片在采访人物上,看得出制作方极大的用心、热忱和诚意。与1979年邓小平访美有关的近百位当事人,包括美国前总统卡特、美国前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前美国政要,均在影片中出镜并接受采访。导演傅红星说,能够邀请到美国这些政坛大佬出镜比邀请好莱坞巨星艰难百倍,“因为很多当事人年事已高,卡特91岁了,基辛格92岁了,老布什也已91岁且身体不好……所以要想把这段历史还原变得很迫切,我们的拍摄带有抢救历史的性质。”这一点,已经使得这部影片超越了一般纪录片而有了珍贵的史料价值。

  影片也践行了傅红星导演强调的影片绝不会刻意回避任何一个敏感事件的努力,表现了从北京到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敦、西雅图,邓小平并不一帆风顺的旅程。九天里,游行、暗杀、袭击,意外不断,不欢而散的议员和问题尖锐的记者,尤其是反对派,公然挑衅和袭击的恐怖气氛,都被一一揭露和呈现。面对中国共产党内的复杂情况,经历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他怎么走出这条路,都被放在世界格局的角度下观察、审视,非常生动,更能使观众感受到邓小平对那段历史的重大意义。

  影片《旋风九日》的字面是一个时间概念,这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值得记忆和思考的时间。这些日子背后所牵带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意义,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思想进程的一个厚积薄发的不得不。邓小平访美,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之后仅37天,是中美两个大国正式建交之后仅27天,是刚刚宣布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是一个刚刚摆脱危难、冲破束缚的东方大国作出历史性重大抉择的新征程的一个标志。

  中国自近代以来的闭关自守从来没有真正的打破,直到1979年邓小平访美,才算是真正开始破冰。邓小平访美后的改革成效也不是一个结束了的成功步伐,而是这个国家真正觉醒的开始。这正是历史纪录片《旋风九日》于今天和未来,真正价值和意义的所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kjgs
相关新闻       旋风九日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