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演员太无奈了,导演总选择我演这类戏,我已经在下水道过了3个圣诞节了,所以今年圣诞节一定不会再拍下水道的戏了。”从《疯狂的石头》到《倔强萝卜》,从下水道里爬出来的黄渤,一步步从路人甲变成“草根明星”。今年他有11部电影上映,他的那张脸几乎成了喜剧的代名词,而在这之前,只有葛优有这能耐。对被称之为“草根代言人”,黄渤问:“草根?干什么的?那是卖中药的吗?”
他的电影一年11部
《高兴》《疯狂的赛车》《斗牛》《麦兜》《倔强萝卜》《越光宝盒》《无人区》《蛋炒饭》《唐吉诃德》《爱,不折腾》《精武英雄》,这11部今年开拍或上映的影片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黄渤的作品。对此黄渤笑言:“巧合!绝对是巧合。好几个片子是早几年就拍好的,正好攒到今年上映,能有这么多片子只能证明现在市场太好了。”片子演得多了,黄渤的片酬问题也成为一个传说,有人说他的身价是《石头》拍摄前的120倍,他无奈地摇头:“当然比以前多,但真没那么多。你看看,我都拍的是年轻导演的戏,拍《斗牛》管虎人家自己从家里拿钱,田蒙导演把房子都抵押了,宁浩又是哥们儿……谁说我片酬120倍了,我得找他补上。”
不过黄渤也在“反省”,决定自我“减产”,“现在想想,可能以前饿坏了,见了好剧本就扑上去。也该控制一下了,每年两三部戏足够,应该沉淀下来充充电,不然真的会被掏空了。”黄渤说,从今年下半年起他就不再接戏。随着《斗牛》在威尼斯影展“旅游”归来,这个曾经的“黑皮”已是金马影帝提名者。
他的经历比电影更精彩
黄渤年纪不大,做演员之前的经历却比电影还精彩——他做了7年舞蹈教练、3年北漂歌手、两年鞋厂老板、3年电影学院学生。黄渤笑言,在青岛老家读初中时就踏上了演艺之路,当时他跑场子唱歌,每周唱两三个晚上,一晚赚15元,比父母日收入都高。“我爸妈都是大学毕业生,就想着让我好好读书,一直反对唱歌,我妈还担心我变成小流氓。”黄渤没走歪路,而是南下广州做起歌星梦。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成为流行歌曲的大本营,黄渤签约太平洋影音公司,和毛宁、杨钰莹成为同门艺人。“后来他们火了,我没戏。当时总结的是我形象不好,于是就来北京了,那时跟我一起跑场子的还有周迅、满文军、满江、零点乐队、沙宝亮等。现在他们都火了,我还是不行,估计在这方面我是没出路了。其实那段时间唱歌也挺赚钱的,我唱一场能挣2000多,但就是这么不上不下的。”
开拓第二产业——做生意
唱不出新局面,黄渤就回青岛开鞋厂。“上世纪90年代,青岛有很多鞋厂,给阿迪达斯、耐克等牌子代工。我的一个朋友拉我入伙,和他一起开了个鞋厂。那时想起来挺牛的,没事整天兜里揣着的现金都是几万几万的。”虽然生意做得挺好,他却中途跑回夜场教人跳舞。再后来,北京电影学院开了一个配音班,黄渤觉得挺有意思的就跑去考,还真让他给考上了。虽然看着没做成什么事,但黄渤不后悔,“以前在夜场唱歌时,打架、吵架之类乱七八糟的事见得多了,演电影时直接就可以用现成的。”
本组稿件采写记者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