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1月18日《孔子》成都媒体报道

《百家讲坛》专家指《孔子》错得离谱 --成都日报

[发布日期:2010-01-18] 来源:成都媒体综合报道  作者:太平洋院线 [字体: ]

号称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史诗大片《孔子》将于本月22日公映,而影片还未上映就被正在《百家讲坛》录制《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的教授鲍鹏山挑出六大史实错误。鲍鹏山表示,出现这类差错“实在离谱”。面对专家“拍砖”,剧组颇为不屑。该片导演胡玫和编剧何燕江针对专家说法一一反驳。在上海宣传影片时,胡玫甚至语带讥讽地说:“您说的这位是砖家吧,砖头的砖。他完全不懂电影,谈的也完全是门外汉的批评,他不应该用这样的事情作为自己沽名钓誉的台阶,因为我们不是历史学家,我们必须按照电影的规律去创作。”

  专家:《孔子》不符合历史

  剧组:我们拍的不是纪录片

  鲍鹏山:对孔子这样的“大人物”,电影里很多基本事实竟然都完全不符合历史。我完全不明白编剧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编剧何燕江反击:“编剧编剧,不编哪有剧啊?电影中的故事当然是以‘编写’为主,并不是史实,这是基本常识!所以,我们只是编剧,而不是历史学家。如果一部电影基本符合历史事实,那就叫纪录片,不叫故事片了。”

  同时他表示,中外古今人物传记类的影视作品恐怕没有哪一部敢说自己是准确历史的再现。“《孔子》在编剧时,根据导演的要求还是非常慎重地取材于史料,可以说做到了70%的情节在史料中有出处、有根据,力求有所依托。何况,千百年了,许多所谓历史事实也只能是推测而已。比如,孔子究竟生在哪一年这一基本事实,两千年来,哪位历史学家敢说他弄清楚了?”

  专家:人物命运不尊重历史

  剧组:这是按照电影规律的创作

  鲍鹏山:片中孔子的弟子子路、颜回以及卫国南子的死都不符合历史的记载。子路和颜回其实都是在孔子回鲁国之后死的。而且颜回是因为太穷、营养不良死的,根本没有电影里死得那么悲惨。子路的确死在战场上,但是时间也不对。死得最离谱的是周迅饰演的南子。影片中,在孔子离开卫国时,南子在内乱中被谋杀致死。历史上的确卫国的太子想要谋杀南子,但是并没有成功,反而因为意图谋杀南子被逐出卫国。这些基本事实我觉得根本没有必要篡改啊。

  导演胡玫反击:这完全是所谓的专家根本不懂电影。她解释说:“对于颜回的死,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所以就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空间。我想通过颜回救书而死来告诉大家,为何会有3000弟子愿意跟随落魄的孔子周游列国,孔子的精神究竟为何能千古流传。 ”对于南子,胡玫更是夹杂了很多私人情感:“在那个年代,女人地位太低了,所以在片中南子就成了唯一一个抛头露面的女性。”史书上对于“子见南子”仅有一句描写,在胡玫手下却变成了重头戏分:“正是通过南子轻佻的语言和表现,才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孔子坐怀不乱的圣人品德。”

  专家:称呼出错

  剧组:要让观众听得懂

  鲍鹏山:《论语》里面出现子路、子贡是对的,但是电影里孔子怎么会直呼自己的弟子“子路”、“子贡”呢?称呼别人的字,这是对同辈的称呼方法。但是孔子是长辈,喊弟子一定是直呼其名的。

  编剧何燕江:编剧在创作剧本时专门讨论过人物称呼的问题。“对人物称呼考虑过三种方案:称名,称字,名与字混称。我们最后决定用第三方案。因为春秋时人的称谓很复杂,比如公山不狃,拗口难记,我们就改称公山狃,简化。这是有意为之,谈不上什么错误。比如子路名叫卞仲由。但如果这样称呼,恐怕很少有观众知道此人是谁,很难对上号。因为《论语》中‘子路’多次出现,大家对这个名字比较熟悉,所以我们决定从俗。再如‘颜渊’是名,但大家不熟悉,也就不如称‘颜回’。子贡,姓端木名赐。但‘端木赐’知道的人很少,而知道‘子贡’的人较多,就从俗叫‘子贡’。”何燕江强调,影视作品不是学术,不是历史书,而仅是虚拟的历史,是一种故事。作为编剧必须把复杂的事情简化,重要的是让人看得懂,觉得好看。

  何燕江承认鲍鹏山列举的六大“史实错误”中有一处确实是影片的疏漏,就是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可是字幕打成了“孔锂”。他说:“我们的原剧本中‘孔鲤’这两字并没有错,有诸多出版物为证。只是字幕打字员不小心出个错字,这骂不着编剧,更不要上纲上线。”

  专家:“代言”孔子不可取

  剧组:砖家才是“代言者”

  鲍鹏山:片中,孔子两次说到“言必信,行必果”,可是根据我鲍鹏山多年的研究,这样的说法,孔子并不赞同。孔子一生最反对四个字,“必”字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字把事情推到极端,这并不是孔子所赞成的。

  编剧何燕江:“言必信,行必果”是《论语》里孔子的代表性观点,而“砖家”如果有一家之言,只能说是个人的一种臆测。“砖家在讲坛上摇唇鼓舌,可能发生人格错位,分不清‘自我’与‘圣人’的区别,把自己真当成孔子了,以为就有资格来替孔子立言了,于是竟然把自己的臆测当成圣人的认同,这未免太滑稽了!”

  至于鲍鹏山指出的另一处错误:片中当孔子被逐出鲁国时,弟子颜回“劝说”孔子:“您曾经跟我们讲过,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鲍鹏山对此表示:“这话是于丹说的啊,怎么变成孔子思想了?这就是得了便宜卖乖嘛,就是要妥协屈服嘛,孔子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思想!”何燕江声明,这句台词是编剧自己原创的,是“为孔子虚拟的话”,而且他“生平从没看过于丹女士的书”。本报记者卫昕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寂寞圣哲》《说孔子》、《中国文学史品读》等十余部著作。其《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庄子:永恒的乡愁》被选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他曾在《百家讲坛》开讲《鲍鹏山新说水浒系列》,很受观众好评。

  胡玫:著名的第五代导演,中国电影集团国家一级导演,是中国屈指可数的优秀女性导演之一。代表作有《雍正王朝》《忠诚》《汉武大帝》《香樟树》《乔家大院》《孔子》等。曾两次获中国电视飞天奖优秀导演奖。

  何燕江:电影学院导演系2002级毕业。曾参与胡玫影视《汉武大帝》《乔家大院》《孔子》编剧及拍摄,执导过电视剧《浴血坚持》《望族》等。

【内容导航】
第1页:《孔子》终结《阿凡达》?胡玫祈祷孔子保佑-成都晚报 第2页:《百家讲坛》专家指《孔子》错得离谱 --成都日报
第3页:回应《孔子》历史失实 胡玫:我看专家是砖家吧!--华西都市报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xyzz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