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上海市场评点:《纳尼亚传奇》称雄四周 《列车惊魂》意外胜出(3.27-4.2)

[发布日期:2006-04-10] 来源:上海联和院线  作者:吴鹤沪 [字体: ]

每年的三、四月间市场会出现规律性萎缩,这段时间长则从春节后到五一前,短则三、四月间的数周。这是一段春暖花开的时节,万物复苏,“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让人们暂且放弃进影院的念头,如果没有社会影响力极强的影片来造就一个“人为档期”,市场的低迷过渡是必然的。

本周的放映场次为5220场,同比上周略增4.88%,观众人次为122526人,同比上周又减11.27%;票房收入为254.26万,同比上周降低5.1%;在场次增加的情况下人次的减少就意味着上座的下降,也就是市场人气的回落。

已经放映四周快“满月”的分帐大片《纳尼亚传奇》,仍是本周的票房亮点,其周内票房达到83.9万高居榜首,占到周总票房33%的份额。记得此前提起过周内新片票房盖不过前一部影片的话,该周的市场只能以平庸来定论。《纳尼亚传奇》的上市,“吓退”了一些本想随后上市的影片,让其独享两周档期,第三周推出的《一球成名》又没能阻止《纳尼亚》前进的步伐,只能眼看其续写票房佳绩,说不定这种状况还会延续一周。

本周推出的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德国影片《列车惊魂》,出人意料地以78.11万票房佳绩,占周总票房30.72%,名列次席。这部事先不漏风声的德国电影,在海南看片会上一亮相着实让院线吃了一惊,片头字里行间没有著名导演、没有超级明星,有的是逼真的尖峰特技、绝妙的散打功夫、震撼的视听效果,这部把反恐题材浓缩于一列“死亡列车”的动作大片,让观众尽情享受了一场“惊魂”。这列“惊魂”的“列车”一登上银幕,几乎就与《纳尼亚传奇》并驾齐驱了。

排在周票房第三位的是上周亮相的有点失意的分帐大片《一球成名》,本周的票房成绩为31.93万,仅占周票房的12.56%,这是院线和影院始料不及的。预映时收获到无数的赞扬声,放映时也得到观众的好评和口碑,但市场上就是无法“起篷头”,打听一下似乎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恐怕又要涉及到一点“电影历史”。平心而论,《一球成名》是一部美国人拍的主旋律青春励志电影,无论从故事性还是艺术性来看,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主旋律影片重教育轻艺术、生活情趣苍白、主题思想直白,倒了一些观众的胃口,造成了一些观众的偏见。面对《一球成名》这样直奔主题的片名,不少观众马上就联想到“困境——奋斗——成功”三部曲,产生了另类的“审美疲劳”,抱着“宁愿错过也不轻信”的想法,错失了一次艺术欣赏带动情感交流的机会。其实,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影片,特别是生活在社会各层面,正在“与天奋斗、与人奋斗”的年轻人,真不该错过这部《一球成名》。

上述三部影片组成了本周76.28%的票房,其他影片的票房也就可想而知了。排名第四的是年初二上映的法国片《决战帝国》,不过其周票房只有8.69万;排名第五的是2月14日情人节上映的另一部法国片《玩命快递》,其周票房仅是区区6.06万。

上周新片《看上去很美》的票房并不“美”,只有5.17万,本周上映2天的新片《天亮之后不分手》仅有2.73万票房,说不定哪天就会与观众“分手”。票房排名前五位的是两部引进美国大片、两部引进法国大片和一部德国片,清一色的进口片占据着电影主市场,我们的国产影片相形成拙。为什么我们的国产大片非要每年12月份的贺岁档才能发威呢?学一点韩国同行的做法如何?

社会环境会对电影市场造成无形的影响,本周的情况更有了典型性。上周上海的两支中超足球队分别战胜了对手(联城5∶1胜山东鲁能、申花2∶1胜青岛),本周四晚上的德比之战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加上媒体的热炒,使得3月30日晚上的虹口足球场几近满场,更有不计其数的球迷守侯在家中或酒吧的大彩电面前。4月2日周日下午和晚上分别有两支上海中超球队比赛的实况直播,球迷们还是会“舍”影“取”球。

本周的双休日是4月5日清明节前的最后一个双休日,也是历来传统祭扫活动的最高峰,据报道4月1日114万市民走出家门,4月2日更有185万市民奔向大自然,这近300万人的队伍构成了高速公路上的车流和各墓区的人潮。在这阳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节,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地投奔到天地之间,是上海市民踏青祭扫的传统节目。每当此时,人们自然会“轻视”一下电影市场,如同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影迷们也会“轻视”一下其他社会活动一样。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uhao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