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每周市场点评:众片同期逐鹿 《宝贝》风采依然(10.9-10.15)

[发布日期:2006-10-23] 来源:太平洋电影网  作者:刘嘉 [字体: ]

“春秋战国”可谓本周电影市场的形象比喻,从周四(10月12日)起四部不同类型,风格迴异的新片齐头并进,史诗型纪录片《圆明园》又全国公映。影市新片繁花是锦,票房大盘却波澜不惊。动作喜剧片《宝贝计划》风采依然,以1500万票房力压群芳蝉联周冠军。反黑悬疑片《卧虎》以270万成绩领跑档期新片。

告别了黄金周电影娱乐消费高峰期后,市场进入周期性盘整。本周上线新片虽多却都不具备独领市场风骚能力。周四惊悚片《好奇害死猫》打头阵,影片以独特叙事结构包装了一个婚外情故事。导演张一白曾以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赢得观众喜欢,影片刘嘉玲与胡军的明星组合加上“申奥”宣传先声夺人,欲有争夺秋季档票房“野心”。投向院线180余个拷贝,周末至少可以覆盖全国500张银幕的放映规模首周末仅收进约120万左右,在国产片榜上仅列第四名,同期上线新片中争得第三位置。电影温吞的市场反响与前期高调宣传形成反差,就其原因:客观上多部新片分流票房,档期回落市场走低。其次,影片本身不具备强势竞争的商业元素影响了票房产出。

周五港产合拍片《卧虎》和进口片《金刚归来》同时上映。之前媒体一直渲染的“猫虎斗”没有发生,倒是《卧虎》与《金刚归来》上演了一出PK大战。反黑悬疑片《卧虎》是港产片驾轻就熟的题材类型,吸引观众的最大看点是10多位内地与香港明星和《无间道》的影响力,从网上调查显示57%的受调查者冲着云集的明星进影院的,23%的观众是因与《无间道》对影片有期待,两项合计80%的目标观众群体就显现出来。由此说明港产片的明星效应和经典影片的品牌影响对市场和目标观众群体都有较大推动和吸附作用。首周末观影人次约10万余人,票房270万左右,国产片榜上的季军。动作喜剧片《金刚归来》是今年又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影片,此金刚非彼金刚。年初彼得.杰克逊的投资2.1亿美元的大《金刚》在国内市场着实火了一把,所以发行公司希望《金刚归来》可以借“金刚”光,影片演绎的是一个特工猩猩“英雄救美”的搞笑故事,首周末票房200余万,虽不敌《卧虎》但在进口片榜上“猴子称大王”意外获得第一名。

周四市场还上映了一部港产都市言情片《情意拳拳》,受影片类型限制发行方投放约30多个拷贝,首周末票房不足10万。

国产片榜上,喜剧片《宝贝计划》表现出天生的持久力尤其是在秋季档,更是让人羡慕其口碑和人气。《宝贝计划》以类型优势保持了在国庆黄金周的风采,本周以61%左右跌幅又进帐1500万左右蝉联排行榜冠军,累计票房6500万左右,总观影人次260多万。在市场盘桓五周的《夜宴》本周表演了高台跳水,狂跌80%,收入跌破500万以下,以300万左右票房榜上居二,与第一名《宝贝》相比票房相差实在悬殊。《夜宴》累计票房1亿2700多万,发行公司预计的1.3亿目标即可实现。《东京审判》一直稳步前进,是节后落差最小的影片,下跌50%左右进帐75万排榜单第五。累计票房1930万左右。在点映和局部上映中票房与口碑斐然的史诗纪录片《圆明园》本周全线上映,纪录片型的创新和影片深厚的文化底蕴决定了这是一部需要长线放映的电影,本周票房30万左右,榜上排第六,累计票房约130多万。综合全部上榜国产片,新片仅贡献400多万票房约17.5%的市场份额。考量市场的三项指标均有较大回落,不过周观影人次近90万和2300万左右的票房,显示国产片在黄金周报出的牛市行情仍然继续。

进口片榜是“动物当家”,新片《金刚归来》以200万票房就可居第一,可见榜上影片皆乏善可陈。9月底全球同步上映的CG动画片《丛林大反攻》节后狂跌80%左右,收入165万左右退居第二,累计成绩尚不到1400万。排第三的《X战警3》,上线已一个月,本周票房不足50万,累计2100万左右。

统计本周全部上榜影片与上周比较,受市场周期性盘整影响,观众和票房都有大幅回落,。但观众人次仍稳定在百万线,约104万左右。周票房也在年度中上水平线,约2700万左右。去年同期市场放映两部新片《美国空姐》和《电影往事》投放新片拷贝才130多个,新片首周票房约160余万,同期比较,本周新片投放拷贝490余个增加2.7倍,节目量增加一倍,新片票房600多万占周票房20%市场份额。所以同期比较国内市场仍然利好,票房同比增长53%,观众人次增长60%。

观察评估本周电影市场,节目资源丰富,发行投入成本大,所以市场是在整个行业投资加大的基础上的增量增长。从本周市场四部新片上线,基本平均瓜分票房,总体不敌延续影片看,市场给发行公司提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随着国内制片产量日益增长,电影节目质量和数量都有较大提高,大部分新片都要进入市场放映。如本周,新片和节日档期影片有实力在市场一搏的电影节目有10部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0厅以上的影院不足30家,以如此有限的放映资源要接受每周数部新片上映,要给所有上市的电影相对充足的放映空间,的确是两难。而现在发行公司又面临中小影片发行拷贝投入压力大,票房竞争风险多,投产回报比率低的困难。中小影片尤其是中等投资规模的影片是一个成熟电影市场的根基,每年大片的数量有限,更多的是中等规模的影片巩固和发展市场,所以其发行放映亟待探索一种新模式,即“分线发行”。中等规模的影片不应追求全国或全线上映,分区域分轮次仅是一种模式,制片方和发行公司更应该有魄力根据自己影片的特色在全国30多条院线中,选择性进入一半或三分之二的院线,这样既可较少无效投入的成本压力,又有精力做好市场营销,同时调动院线参与放映的积极性,鼓励各院线和影院做出自己的特色,在全国逐渐培育形成多元化多结构的放映市场。各片商都如此,中小影片就可以逐步突破发行放映的“瓶颈”,院线和影院也会更加注意自身对市场分析与定位,如此电影市场才有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相关新闻       (10.9-10.15)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