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专家视点:中小成本影片的成功贵在角度与深度的跨越

[发布日期:2009-04-20] 来源:  作者:赵军 [字体: ]

人们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小成本影片的制作和发行,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大制作在一年当中毕竟属于少数。大多数时间里,影院是要靠中小影片来支撑的。大多数制片公司也必须靠中小影片来维持它的日常开工。中小成本影片的成功因此是一个永远谈不完的话题。

在当今时代,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各种媒介掌握到各类信息,各类媒介为了争取受众,从话题到包装,从连篇累牍的渲染到探究人类的内心隐秘,已经无所不用其极。究竟什么才是主流文化,它们来自党的喉舌还是大众传媒,来自传统媒介还是新媒体,它们依属于意识形态,还是某种亚文化之类的东西,你今天的确很难简单地给予判断。

也许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亚文化就是主流文化。或者说,当代文化的主流就是亚文化,包括我们的报刊和广播电视,以为已经覆盖了成年人的视野,我们也可能发现,另一种传播比它们更有生命力。最近,某省的两位大官因为涉嫌严重违纪犯罪,传统媒体还没有披露,新媒体已经为受众提供了确凿的新闻,而传统媒体几乎集体失语。谁才是主流媒体呢?谁更有信息权威呢?谁掌握了新闻的话语权呢?

开放的时代是进步的,然而,在开放的时代里,也许已经没有所谓主流媒体,只有传统的媒体和新兴的媒体之别。换言之,只有传统的表达方式与全新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区别,即只有对于现实生活是落伍的眼光与始终走在前头的认识之别。我们还可以发现,是相同思维的整齐划一的媒体与资源独到、敢于挑战权威的媒体之别。恰恰我们发现,这种区别没有大小成本之分。大成本可以大制作,大制作给观众带来另一种享受,带来另一种信息。中小成本影片就要和其他的媒介真刀真枪的较量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国产片,就一定代表主流。相反,在亚文化方式的表述中,如果你能征服观众,也许同样会有机会走入到主流之中,也就是市场之中。

中小影片的成功与媒体争夺话语权的道理是一样的。走出传统的表达方式,走出传统的认识事物的框架,走在大一统的思维惯性之外,中小成本影片才会独辟蹊径,找到认识生活与现实的角度与深度来。

我们应该告诉投资者,如果你想投资成功,千万不能选择一个角度与深度都平平的故事,千万不能选择一个人云亦云的题材。常常,人们喜欢用诸如挖掘,提炼,深刻,等等来要求创作者。其实现实生活没有那么复杂。对于生活的认识也不必那么拘谨。观察只是一个角度的问题,发现只是你使用怎样的方法的问题。你能够放下传统的角度,放下传统的尺度,也许就应验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说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这就是角度与深度的跨越。中小成本影片的失败,源于拍了一部在构思时就没有另类想象的故事。很传统,很一般,也许也可以称作很“主流”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人们在泛滥成灾的传媒中已经“见多识广”了。

这个时代不考你的深度,只靠你的角度。因为深度是做学问的人们的事,而角度属于开放和跨越的时代。以成功的电视剧来说,《亮剑》能说它很有深度吗?它的成功恰恰不在于深度,而在于角度的选取,在于选了一个非传统的军人角度。也以今年的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它同样也非以深度取胜,而恰恰是以一个人们忽视的角度,即低幼龄儿童的角度杀入市场,结果大获全胜。

跨越角度与深度,是中小影片成功的原因所在。而能否跨越,就要看创作者是否具有与众不同的眼光与创作灵气。《大衰退》的作者辜朝明在该书“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章节中,有以下一段重要的论述:“当前日本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人才,以便面对来自中国挑战时可以继续保持优势。这样的人才和以前要求的那种‘资质均一的高素质劳动力’完全不同。”“拥有相同知识结构和世界观的所谓主流型人才在今天的世界已经不再适用。因为不可能指望这类人才拥有太多新思维。日本现在真正需要的,是那种非均一资源,但是敢于挑战权威,集思广益,创造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人才。”

每一部中小影片我们都应该视作一个新产品,但问题是它究竟是不是新产品,还是和此前的影片一样,是思维一样,构思一样,角度一样,手法一样的所谓“相同的知识结构和世界观”的影片。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就不能指望它能开拓新的市场。

“非均一资源”说的就是一个创作人才,他有独到的资源,即与人不同的知识结构、认知世界的角度以及所擅长的独一的表达方式。当然资质均一的人才是容易找到的,因为我们的环境就是制造资质均一人才的环境,拥有非均一资源的人才反而很难找到,这也许就是我们的中小影片不容易拍好的原因。鼓励跨越角度和深度,就要发现那些与众不同的人才,发现那些与众不同的影片,关注已经成功的中小影片的经验,在其中发现题材、角度、手法背后的非均一资源,即创新的手法。

其实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文化,就不会有好的电影。不论大制作还是中小影片均同此理。这里只不过换了一种说法而已,也许因为“创新”容易成为一个笼统的字眼,大家觉得那么究竟怎样才算创新啊。现在我们可以说,创新就是善于另类思维,就是挖掘出非均一的资源,就是跨越角度和深度。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