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专家视点:电影的物质主义时代

[发布日期:2009-06-24] 来源:  作者:赵军 [字体: ]

好莱坞的战略永远以占领全球娱乐业的制高点为归宿。为着实施这个战略,传统的制片方式已经让位给了现代的方式,即从注重文学的精神与感情生活,转向了以更多的资金,更大的规模,更宏大的场面营造更具有震撼力的视觉冲击力。我们把这种转变称作为物质主义的扩张。宣扬与显示物质的登峰造极,从另一个侧面宣传自身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好莱坞今天仍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内容供应商的原因。

没有巨大的物质力量是不可能塑造巨大的文明社会的。精神的力量也只有转化成物质的力量,才能改造世界。不同的是,美国的电影今天正在炫耀它的物质力量,反过来以炫耀物质力量来昭示精神的强大。物质力量的炫耀靠什么?靠它曾经拍过的《雨人》、《廊桥遗梦》、 《情归巴黎》吗?显然不是。好莱坞的物质主义时代元年是《泰坦尼克号》的1998年。这部影片宣称是电影史上制作费用最高的一部影片,好莱坞就用这个作为卖点,鼓励全世界的观众来看这个已经拍过好几次的题材。

巨片时代来临是电影的世纪之交的重大转折。为什么现在的所谓大片那么看好科幻呢?勿庸讳言,科幻给了砸钱更多的理由。科幻也能够让人们对美国的霸权转移视线,因为毕竟战争发生在现实之外。当然,比如007系列,好莱坞也是不避忌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展示它的物质力量的。

物质主义作为一种电影制作的价值观,迎合了世界当今的潮流,似乎亚洲的新兴国家都无法阻止它的传播。很长时间以来人们用高端的制作手法形容美国大片的转型,并且看到因为美国大片的出现,国际地区性的电影优势不复存在。过去大家都在电影的艺术层面上竞争,所以各有各的强势。地区性的小国电影在区域范围内仍然可以称霸和雄起。大片的高端做法出来后,平衡就被打破了,小国的区域性优势很容易被大片的物质强势压倒。观众在这样一个物质主义扩张的时代,信奉性价比原则,而且理直气壮为市场化摇旗呐喊。两相配合,缺乏物质强势的国家与地区的电影业很容易被击败。

好莱坞正是以这样的办法重新回到所有开放国家与地区的市场制高点上。包括这两年推出的3D电影,在科技进步的号声下,彰显的仍然是物质主义的追求。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不论是欧洲还是亚洲,电影的创新浪潮此起彼伏,优秀的流派各具影响。世界电影长廊很有一番百花齐放的景象。时过境迁,伊朗电影、韩国电影、香港电影、日本电影,这些曾经领一时风骚的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今天已经找不回其凌厉的锋芒,而那些挟巨资制作场面的好莱坞大片正在它们自己的国家和地区横冲直撞,狂略票房。

其实所谓高端战略,就是用金钱的力量迫使区域性的电影优势消失,让好莱坞一家独大。好莱坞的正面说法是,盗版猖獗,互联网下载无法阻挡,电视的发达,等等,好莱坞走高端拍出砸钱的大片,是不可避免的选择。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然得到市场的支持,票房确实支持砸钱的大片,即高端的制作。好莱坞的战略很成功,其观念也很有说服力。高端砸钱大片接踵而出,全球市场一片美国声音。所有开放的市场几乎又都臣服于美国大片之下。

中国的电影人早就深得其中三味,因此我们的电影十年前就早早不乏砸钱的大片。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国人也是物质主义的信徒。在社会生活方向既定的前提下,电影以票房的成功为真正的成功,至于精神层面就各说各的了。我们可以容忍艺术上乏善可陈的影片,只要它是大片,只要砸钱的地方出活,人们就欢呼雀跃。本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比之西方丰富得多。西方的大片只要加上几条普世价值,就没人说它是烂片。偏偏中国电影在写人的时候都不得不写得尽可能地复杂,加之把握常常不准,思想艺术的尺度经常受当下的种种社会思潮干扰,所以中国的砸钱大片就往往令人揪心。

这是一个物质主义的时代,观众崇尚市场的成功。人们相信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才对得起自己的票款,人们更愿意认定性价比才是自己掏钱看电影的理由。物质的力量不仅是人们愿意被征服的理由,更是人们愿意放弃精神探究、精神感悟,并且走入精神沙漠的理由。在充分理解当代电影的同时,我们也要问,常此以往,电影文化是否就不再是文化了?也许电影本来就不过是一出出奇观的放大,什么园丁浇花,什么火车进站,无非让银幕下的人们感觉遭遇奇观而已。只是今天电影正在回到最初的原形,回到没有什么精神层面的原形。我们用很多的钱做的事情,就是将感官的刺激挪到更大的空间上发生而已,更加倍的刺激而已。

在物质主义时代,电影人的思考应该更加积极一些。正因为电影都不可以不写人,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写人,写好我们中国人,写好我们当代的中国人,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总是不能够回避的。一部影片能在一点上将人的心灵深处挖掘好,揭示出人性的那一点真善美,就无愧于拍了一部砸钱的大片。

电影我们目前看到的也许不多,但在电视剧的探索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努力挖掘精神层面的作品。比如《人间正道是沧桑》、《戈壁母亲》、 《闯关东》、《金婚》等等。这些电视剧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回应了昨天和今天,回应了中国人曾经有过的上下求索的心灵。看这些电视剧,心灵会很投入,情感会很专注,感觉会很温馨。中国人是世界上经历最复杂的人们,因为时代的巨迁,因为家族的巨变,因为个人遭际的坎坷,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能忍受精神干枯的民族。即使我们认为今天已经很少精神生活了,我们也看到人们总是在护卫着心灵深处的关于亲情、爱情、血缘之情。上述那些电视剧所以走俏,就因为它们写到了我们的心里。我们会想,如果我们走上那一条路,我们会这样走下去吗;我们会感慨,人生原来如此复杂周折,人也原来可以如此美好。电视剧对精神层面的挖掘,应该给电影同样的启迪,可不要电影是巨大的物质主义,而只有电视剧奉行精神的追求。两元化的影视天地这种特别的现象应该能够糅合起来,物质主义的片面应该节制,而将精神追求关注进所谓高端的大片当中,这样的大片也许才会更加赢得市场的认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