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唐山大地震》香港首映 观众有笑有泪

[发布日期:2010-07-1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字体: ]
《唐山大地震》香港首映观众有笑有泪(图)

徐帆

《唐山大地震》香港首映观众有笑有泪(图)

剧照

《唐山大地震》香港首映观众有笑有泪(图)

张静初

南都讯 记者朱燕霞 发自香港 冯小刚虽然在内地几乎出手必胜,据统计,他执导的作品内地票房累计超过10亿人民币。但香港观众却不太待见冯导的作品,以至于冯小刚去年在香港电影节中发“怨气”,称“华语电影做好内地市场就可以了”。《唐山大地震》22日将在香港与内地同步上映。几场内地试片过后,不少观众泪流满面,感慨并称赞,香港的观众对这部拥有5亿票房抱负的冯小刚作品又买不买账呢?该片昨夜在香港首映,南都记者在现场第一时间收集观感。

没入场的 “以为是纪录片”、“没兴趣”

昨晚6时许,影院大堂已经有观众等候入场。记者发现有若干观众来自内地,他们表示,错过了当地的首映,专程跑到香港一睹为快。也有若干香港市民在海报前经过或驻足。一位年约五十的阿伯说,他不打算看这部戏,因为“听起来太惨情”,他对香港年轻人对该片的接受程度不太乐观,“后生一辈不太了解那段历史”。阿伯的推测在两位年约20岁市民的采访中被印证,她们表示:“教科书上讲过呢件事。不过唔知部戏讲乜,都冇乜兴趣知。不如睇下笑片啊爱情片,轻松啲。”并非所有香港年轻人对内地某个历史背景下的故事不感兴趣,一位看过《南京!南京!》的小伙子刚开始也说对《唐山大地震》不感兴趣,理由很特别,他说:“这不是一部纪录片吗?”当记者解释这是剧情片时,他则表示会考虑和家人一起来看。

看完片的 泪点笑点都get到,“绝不失望”

据悉,该片在香港也同样上映国语版。记者在电影散场后随机采访了数名观众,受访者都认为电影很感人,评分都在4.5分以上(其中有3位打出满分)。张静初与妈妈重逢的一幕被评为最感人的一幕,陈道明说“大学也出了不少废物”这一笑点也让香港观众颇为惊喜。“85后”何小姐打了满分,表示观影途中不时听到周围人拿纸巾的声音;“80后”杨先生则表示十分感动,对几个笑位的安排更赞是“出奇得意,让人温暖”。杨先生表示,入场前并不太了解这套戏,而看过之后感觉是:“看完比未看的感觉更好,因为之前没有期望,看完后绝对不会失望,有惊喜。”

火线剖析

冯导驾驭情感的佳作《大地震》好戏3/4

《唐山大地震》还是超乎预期的。这是《一声叹息》以来冯小刚导演驾驭情感的最佳手笔,虽然煽得颇为猛烈,但基本借助于关联剧情的小道具(如番茄、遗照、书包等),比平地起波澜的《集结号》要聪明许多。当然,这也涉及到一个问题:让观众哭成一片泪海,是不是真的高级?类似的情况在《十月围城》和《海洋天堂》时见识过,周围此起彼伏的抽泣声,莫名其妙地让我偶尔出戏。

失散的亲人无任何互动张静初演技欠缺说服力

从剧本结构上看,《唐山大地震》存在先天的致命伤,这也是原著小说《余震》遗传下来的软肋:由于震后救援时的一个选择,一家人就此分作两家,漫长的32年里没有“谁找谁”或“谁躲谁”的互动,两根线便在漫无关联的信马由缰中各走各的。最后用汶川地震“强逼”两条故事线合龙,不自然感在所难免。

冯导深知这一点,所以想到了一些解决方法。让张静初的养父陈道明与她亲弟弟发生微弱的交集属于小聪明,本该真正有效的是张静初一路上的经历。她从大学时代急于寻找精神寄托而恋爱、到含辛茹苦生下女儿、再到向养父坦白当年的痛苦记忆、最后目睹汶川一位母亲的抉择而明白了当年生母的无奈。如果这三个层次完全按导演设计的意图表现出来,本可以成为电影内在的一口气,把“物理的灾难好修复,精神的创伤难愈合”的核心议题论述得更清楚、更完满。

无奈张静初的演技没有说服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偏偏又是徐帆呕心沥血、精彩绝伦的“入魂演技”。如果我是剪辑师,我也会按现在这么剪——— 徐帆的戏能留则留,张静初的能删就删,许多重头戏蜻蜓点水带过,就连很可能比母女重逢更有戏的姐弟重逢干脆完全略过,电影内在的“气”也就散了。

幸存者靠亲情填补黑洞母亲徐帆演出真切魂魄

不过,冯导还是更成熟了。在“精神的创伤难愈合”之外,《唐山大地震》还有探讨中国人信仰空前缺失的隐藏命题。这就是大手笔!1976年抗震救灾结束后紧接着的是9月份毛主席病逝,即那一辈人信仰崩溃的标志。在信仰崩溃后,饱受创伤的地震幸存者们用什么来填补心底的黑洞呢?冯小刚给出的答案是亲情。这基本上是最且唯一具有可操作性的解释。徐帆那条线完美地演绎了亲情是怎样重新撑起未来的。但被“抛弃”的张静初那条线,用亲情仍不足以自圆其说———一部分原因也来自于前文提及的演技问题。

此时冯导又若隐若现地给出了第二条解释,即:支撑幸存者挣扎图存的是生命本身。这样就非常好理解了。童年的张静初在石板下,听到了母亲的抉择后哀莫大于心死,之后所激起的叛逆与报复心,让她获得了空前强大的求生欲望与生命力,因而幸存下来———这与后面坚决要保护自己的骨肉也形成了照应。正因为生命本身是她在信仰崩溃后重新来填补内心空洞的支柱,因此她一定要活下去。此时,她渴望生命力的“母性”,与徐帆当年那种“人性的母性”有了共鸣,使得最终两人的和解合理且煽情。遗憾的是,冯导的布局很好,徐帆为母亲一角融入了难以言喻的真切魂魄,但故事线另一头的张静初却撑不起来。所以,《唐山大地震》在最后关头想飞,却找不到能拔高的隐形的翅膀,终于还是没能在情绪上再创新高。

综上所述,即使《唐山大地震》仍存在着《集结号》“一半战争片,一半苦情戏”的缺陷,但至少“灾难片”的那一半非常出色,而“苦情戏”至少也有徐帆那一半无可挑剔。那么,3/4都是好戏,《唐山大地震》就应该算是好戏。恭喜徐帆,恭喜冯小刚,也向32年前经历了如此深重灾难的唐山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南都特约评论员:毕成功

链接

香港明星发言热荐

为争取更多香港观众入场,片方于本月初在香港率先举办四场小规模试映会,许多圈内名人、香港媒体均在试映观众之列。不少香港明星观影后在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或博客上挥泪推荐。

杨千嬅:非常震撼,非常感动,看完后更提醒了自己活着的意义,生存的价值,血浓于水!

丁子高:今年必看的电影。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电影哭了。希望微搏的朋友一定要去看,去了解历史,去感受人与人的真情吧。

查小欣:特技效果做得十分逼真,很震撼。撑了半个小时,眼泪已失控流下。《唐山大地震》不单带来视听的震撼,更带来IM A X以外人心的震撼。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