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大太阳》媒体推介会成都媒体报道

温情展示“四川情、中国心”《大太阳》讴歌震后新生命--成都日报

[发布日期:2011-04-27] 来源:成都媒体综合报道  作者:太平洋院线 [字体: ]

      

 

     

昨日,由长影集团和四川省文联等联合出品的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影片《大太阳》,在成都举行了媒体看片会。影片根据四川文联创作中心主任武志刚的剧本《生生不息》摄制,剧情正如片名“大太阳”,温情地展示了“四川情、中国心”。53日,《大太阳》将在蓉举行四川首映礼,导演杨亚洲将率主演倪萍、刘佩琦、蒋勤勤出席。记者还了解到,《大太阳》将于54日在川正式公映,比全国56日公映早两天。片方解释说,作为影片创作背景地和拍摄地,“四川应比其他地方更关心这部影片,四川人也想更早地看到这部影片。”

  剧本创作聚焦灾区再育母亲

  《生生不息》剧本曾荣获中国电影文学最高奖“夏衍杯剧本奖”。昨日,武志刚向记者介绍了剧本创作过程。他说,大地震后,他多次前往灾区一线体验生活,剧本创作于2009年上半年,当时名叫《生生不息》。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事情千千万万,可以创作出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作为一个作家,应该体现的是对灾区的人文关怀,“当时我注意到不少失去孩子的母亲,都希望再生孩子。国家也拿出1亿元资金予以支持,并一对一地帮助、服务,如为母亲们开辟绿色通道等,这正体现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和以人为本。一个新生命会给一个家庭带来新希望,生活也有了奔头,所以,一年里有1000多名灾区妇女怀孕、生育,一个个新生命在废墟上诞生……反复考虑后,我决定从这个角度切入创作,并做了大量采访。”

  武志刚透露,当时剧本有两条线,主线是一对老夫妻再生育,副线是两个残缺家庭重组成新家庭,两条线相互交织,剧本写完后,在2010国家广电总局夏衍杯电影剧本征集最后截止日前两天发出,没想到会从全国1000多部剧本中获奖。与此同时,广电总局剧本中心副主任、《唐山大地震》编剧苏小卫将《生生不息》推荐给长影集团,四川文联决定与长影合作拍摄这部影片,并改名为《大太阳》,“我和导演以及后来进入的编剧,又对剧本反复修改,把后来的副线上升为主线,增加了小林浩、水婆婆等以前没有的人物,还增加了四川元素,并对主题进行进一步挖掘。”

  每个镜头都是“死一次再站起来”

  《大太阳》以汶川大地震3周年为时间节点,通过对灾区群众在经历灾难后重建家园、重建生活的描写,反映了灾后人们心灵康复的真实经历,温情地展示了灾区人民的“四川情”与“中国心”。片方介绍,影片拍摄全部采用灾区实景,并有灾区百姓加入,情节感人真挚。拍摄过程中,剧组曾遭遇过泥石流,也经历过山体滑坡,最终完成了这部“用生命去拍摄的电影”。影片总制片人徐文广告诉记者,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娱乐消遣影片,而是真实反映了灾后重建的生活。主演倪萍也说,在近三个月的拍摄过程中,她的心一直没有平静过,每个镜头对她来说,都是“死一次再站起来”的过程,“我们自身也在这场拍摄中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了解灾难后生活在那片土地的人们

  武志刚说,《大太阳》是一部温暖的电影,表现了四川人在大灾难后的心灵重建。“大灾难改变了我们对生活、生命的一些态度,甚至改变我们的人生。”武志刚说,在影片将要全国公映之际,作为编剧,他再度回忆起两年前一个夜晚,在电脑的空白屏幕上打出“生生不息”四个字时的忐忑心情,“现在,《大太阳》就要呈现给观众了,我的心情同样忐忑不安,但内心很希望大家喜欢这部电影,也希望更多观众能通过影片,真正地了解灾难后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

  本报记者 陈蕙茹

 

【内容导航】
第1页:太平洋院线综述 第2页:《大太阳》5月3日在川首映 --四川日报
第3页:温情展示“四川情、中国心”《大太阳》讴歌震后新生命--成都日报 第4页:《大太阳》 5月6日上映 倪萍自毁形象演疯母 --成都晚报
第5页:倪萍冒着生命危险拍摄《大太阳》看哭四川观众--华西都市报 第6页:倪萍新片“自毁形象”--天府早报
第7页:《大太阳》昨试映 看得观众眼泪汪汪--成都商报 第8页:汶川地震题材影片《大太阳》5月将上映--中国新闻网
第9页:林浩首次触电《大太阳》:地震让我感到珍惜--新浪四川 第10页:地震三周年《大太阳》上映 倪萍蒋勤勤玩悲情--腾讯娱乐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xyzz
相关新闻       成都  大太阳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