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宋向阳老师的“观博记感”
5天前发表了关于“记剧照老师李国全”的博文,没有料到它竟然得到了李老师的同事宋向阳——另一位摄影师的热烈反馈,并且来电告知他将给我们发来另一纪录——对李国全老师的深入描述。
宋老师的文采与笔韵让人佩服,不是我等目前可以同日而语论的。所以他对我的博客所给予的慷慨赞誉,只能算作鼓励,也十分地感谢。
倍感荣幸的同时,还是觉得自己对李国全老师的纪录与描绘不够详尽、贴切。因而,就在今天,已经发完另一篇博文的同时,再次贴出宋向阳老师给予我的“关于《高考1977》的纪录(一)”的补充博文一篇,聊以慰籍。同时,对素未谋面的宋老师表示衷心感谢,谢谢他对《高考1977》的关注与支持。以下是宋向阳老师今天发来的最新博文,同时再附上 李国全老师的佳作四张,同样,注:图片均由摄影师
观博记感
第一次看周显欣的博客,一页一页仔细翻阅,很喜欢,尤其文字,优美、顺畅、清新、靓丽,其间借景喻物,借物喻人。不愧为医学院和中戏的双料高材生,文如其人,知道她认为“有时候书写文字是件很惬意的事”。
文字对照片,对博主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能因为是演员,多年的演艺积累,她已将自己的美丽通过照片淋漓的表现出来,但我认为还可尽致。
博客中介绍了一些她拍过的一些片子,有些期待,希望能找来看一下。
博主最近有一篇介绍剧照师老李的文章。知道老李依旧“认真而敬业”,作为《上海1976的》剧照摄影师之一的我,老李在片场的工作状态,我是亲历的。
《上海1976》在冬天拍摄,《高考1977》也在冬天拍摄,而且是在比南方的冬天冷得多的东北。我知道拍冬天戏的不易,更知道剧照摄影的不易。因为在试戏时,为御寒,演员往往会在戏服外再披挂一件冬衣,这时的记录只能做幕后花絮,而正式实拍时,为保证现场录音,剧照师往往要等摄影机停机后再进行“二度”创作,以使剧照中演员的情绪和电影剧情吻合。协调其中的矛盾,是剧照师永远的难题,不得不佩服,老李在这方面是高手。周显欣说“李老师在现场拍摄剧照的状态,已然不是一份简单的围绕剧情、演员表演而进行的工作,而是不遗余力、不容疏漏的记录着与整个电影创作相关的所有细节”。
其实老李从事剧照摄影完全是“业余”开始的,早先因不太自信,往往照片很多,但更多是摄影机画面的翻版。没有出彩,但也无过。可他精力过剩,在片场忙忙碌碌,永不知疲倦。因为勤奋,好学,拍得多,几部戏下来,人物关系,剧情关系渐渐明晰起来,再出来的照片,已是让人惊讶了。周显欣说“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必到现场,时时刻刻守候在摄像机后面,不停捕捉演员拍摄前走戏试戏、拍摄后情绪仍然饱满的幕幕瞬间,不错过每一场戏的独有情节。不得不相信,若果把他的剧照图片挑出来如序连接摆放在一起,已然又是一部无声的、生动的平面电影”。我相信,这是真的。
博客中挂着的老李的北国风光,光影、构图,着实让我惊叹一番,惊叹老李的进步神速。
和老李通了电话,他说这部电影的摄影指导王天凌也对他帮助很大,教了他不少,使他受益匪浅。天凌和我在98年的时候曾有过合作,去年他拍完吴宇森的《赤壁》后,上半年又刚和郑大圣刚完成京剧电影《廉吏于成龙》的拍摄,是目前上影最好的电影摄影指导之一。
在文章时,突然很羡慕老李,他能在《上海1976》和《高考1977》这两部反映我国重要历史阶段重大变革年份的电影中担当剧照师,“亲历”历史,我觉得这是他的机遇,也是他的荣幸!
衷心希望老李有更多且好的作品问世。
同时也衷心希望博主周显欣清晰自我,华丽蜕变,有欣的开始,以“更大的能量、力气, 以去完成更重的责任、使命”。
预祝江海洋的《高考1977》成功。
宋向阳
2008.11.17.凌晨